毠的意思,拼音读音
▶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毠
⒈ 古同“袈”。
异体字
- 袈
康熙字典
毠【辰集下】【毛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居牙切,音嘉。與同。毛衣謂之裟。或作毠,亦作袈。《西域記》僧祗支,正云僧迦鵄,此云覆腋衣。竺道祖云:魏時請僧於內,作此衣,因綴於左邊祗支上。今號兩袖曰偏衫,七條曰鬱多羅僧。用三種壞色,靑、黑、木蘭。靑謂銅靑,黑謂雜泥,木蘭卽樹皮色。應法師舊作㲚,葛洪改袈裟。具云迦羅紗曳,此云不正色。○按諸說㲚卽袈裟也。古織毛爲之,故从毛,後用布,故从衣。
毠
⒈ 古同“袈”。
毠【辰集下】【毛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居牙切,音嘉。與同。毛衣謂之裟。或作毠,亦作袈。《西域記》僧祗支,正云僧迦鵄,此云覆腋衣。竺道祖云:魏時請僧於內,作此衣,因綴於左邊祗支上。今號兩袖曰偏衫,七條曰鬱多羅僧。用三種壞色,靑、黑、木蘭。靑謂銅靑,黑謂雜泥,木蘭卽樹皮色。應法師舊作㲚,葛洪改袈裟。具云迦羅紗曳,此云不正色。○按諸說㲚卽袈裟也。古織毛爲之,故从毛,後用布,故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