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朗读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注释】: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魏武、碣(jie2)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苍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魏武、碣(jie2)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苍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浪淘沙·北戴河》的诗词大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始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道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遣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浪淘沙·北戴河》的网友点评
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已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 以上就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毛泽东名句推荐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作者:毛泽东:出自《沁园春·长沙》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作者:毛泽东:出自《沁园春·长沙》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作者:毛泽东:出自《沁园春·长沙》
-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作者:毛泽东:出自《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作者:毛泽东:出自《沁园春·长沙》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者:毛泽东:出自《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作者:毛泽东:出自《沁园春·雪》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作者:毛泽东:出自《卜算子·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