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东阳道中
鹧鸪天 东阳道中朗读扑面征尘去路遥。
香篝渐觉水沈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
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香篝渐觉水沈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
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扑面征尘去路遥。 香篝渐觉水沈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 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注释】
①代人赋:代人所作。按:一本题作“东阳道中”。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稼轩早年宦踪,似无缘至此。词系征人思家之作,本事亦不可考,不似稼轩自我抒情之作。权置此。以下诸作均系年莫考者。征人思家之作,清丽隽永。“山无重数”以下皆山中行旅景色,清秀深幽而又生气勃勃。结拍遥应篇首,点出怀人主旨,抓住生动细节,以夸张手法画出一个情意痴浓的马背相思者的形象。
②“扑面”两句:一写闺房,一写征途,倒装句法,言黎明拂晓时分,征人离家上路。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香篝(gōu勾):一种燃香料的笼子。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③“山无”两句:青山四围,无名花娇。周遭:周围。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
④“人历历”三句:描绘部队行军情状。历历:分明貌。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萧萧:马鸣声。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
⑤“愁边”两句:不住摇鞭吟诗赋愁,以致摇脱了鞭上的碧玉梢头。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这首词中的“东阳 ”,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阕头两句,点明了地点 。交代了词人的行踪。
它描写了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香篝”,是薰笼。“水沉”,是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前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三、四两句,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特别令人喜爱的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这是词人举目所见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却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笔法自然,不假装点 ,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的诗句脱化而来的。“山无重数”,是重重叠叠的山峰 。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郁郁葱葱,绿得可爱。“花不知名分外娇”,谓野外不知名的野花格外娇娆。词人在另一首词里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代人赋》)可见,词人喜爱自然美,不喜爱矫揉造作之态。这里正显露出词人的审美和情趣。
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 ,催马加鞭,向东阳行进的画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
“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萧萧 ”,写骏马嘶叫之声。“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青山绿水之间 ,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
由此可想而知 。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呢?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 。“愁边剩有相思句”,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很明显,这里所谓的“ 愁边 ”,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相思 ”,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在构思美好的词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 。“碧玉梢 ”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画面优美,意境广阔,自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 ,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
①代人赋:代人所作。按:一本题作“东阳道中”。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稼轩早年宦踪,似无缘至此。词系征人思家之作,本事亦不可考,不似稼轩自我抒情之作。权置此。以下诸作均系年莫考者。征人思家之作,清丽隽永。“山无重数”以下皆山中行旅景色,清秀深幽而又生气勃勃。结拍遥应篇首,点出怀人主旨,抓住生动细节,以夸张手法画出一个情意痴浓的马背相思者的形象。
②“扑面”两句:一写闺房,一写征途,倒装句法,言黎明拂晓时分,征人离家上路。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香篝(gōu勾):一种燃香料的笼子。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③“山无”两句:青山四围,无名花娇。周遭:周围。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
④“人历历”三句:描绘部队行军情状。历历:分明貌。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萧萧:马鸣声。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
⑤“愁边”两句:不住摇鞭吟诗赋愁,以致摇脱了鞭上的碧玉梢头。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这首词中的“东阳 ”,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阕头两句,点明了地点 。交代了词人的行踪。
它描写了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香篝”,是薰笼。“水沉”,是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前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三、四两句,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特别令人喜爱的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这是词人举目所见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却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笔法自然,不假装点 ,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的诗句脱化而来的。“山无重数”,是重重叠叠的山峰 。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郁郁葱葱,绿得可爱。“花不知名分外娇”,谓野外不知名的野花格外娇娆。词人在另一首词里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代人赋》)可见,词人喜爱自然美,不喜爱矫揉造作之态。这里正显露出词人的审美和情趣。
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 ,催马加鞭,向东阳行进的画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
“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萧萧 ”,写骏马嘶叫之声。“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青山绿水之间 ,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
由此可想而知 。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呢?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 。“愁边剩有相思句”,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很明显,这里所谓的“ 愁边 ”,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相思 ”,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在构思美好的词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 。“碧玉梢 ”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画面优美,意境广阔,自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 ,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
《鹧鸪天 东阳道中》的诗词大意
扑面而征尘离开路遥。香点燃渐渐发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受绿色,花不知名分外娇。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鹧鸪天 东阳道中》的网友点评
辛弃疾名句推荐
- 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作者:辛弃疾:出自《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作者:辛弃疾:出自《送湖南部曲》
-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作者:辛弃疾:出自《送湖南部曲》
-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作者:辛弃疾:出自《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
作者:辛弃疾:出自《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
作者:辛弃疾:出自《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作者:辛弃疾:出自《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作者:辛弃疾:出自《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 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作者:辛弃疾:出自《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作者:辛弃疾:出自《满江红·山居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