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朗读谁解相怜。
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
却自移家向酒泉。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 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 却自移家向酒泉。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辛弃疾 翻译
近来我的愁苦像天一样大,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呢?正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我又只好把愁闷痛楚比着天一样大。
人们都喜欢将古代和今天无穷无尽的事儿,放置在愁苦之中。
我虽然也有许多悲愁,但我更愿意用畅饮美酒来消解愁闷。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辛弃疾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的诗词大意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理解相互同情。谁解相互同情。
又把忧愁来做个天。
都将古今无穷事,放在我身边。
放在愁边。
却自己把家向酒泉。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的网友点评
辛弃疾名句推荐
- 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作者:辛弃疾:出自《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作者:辛弃疾:出自《送湖南部曲》
-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作者:辛弃疾:出自《送湖南部曲》
-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作者:辛弃疾:出自《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
作者:辛弃疾:出自《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
作者:辛弃疾:出自《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作者:辛弃疾:出自《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作者:辛弃疾:出自《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 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作者:辛弃疾:出自《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作者:辛弃疾:出自《满江红·山居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