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扁舟昨泊
鹊桥仙·扁舟昨泊朗读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鹊桥仙·扁舟昨泊》吴潜 赏析
宦海中的沉浮,恰如海的潮涨潮落,永无停息。尤其是在调迁频繁却无法担当大任、壮志难酬时,其落寞的心情更为沉重。此词抒写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
起笔三句叙事。词人说:扁舟昨天刚停泊,今天就来到高亭上,极目远望千里闲云。“闲云”也显出一股轻松之感。但是,他毕竟是来散心的,以解胸中郁闷,“孤”字见出他的孤独感,“目断闲云千里”也隐约透出念远、怀乡之意。作者的心情并不那么闲适,而较为复杂,有如夏末秋初的黄昏那和着凉意的热燥,使人并不好受。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天顺人意,降下一阵好雨!将那热燥一洗而空,仿佛人世间的一切尘垢连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烦闷也一洗而空。此词的“前山急雨过溪来”又加之“尽洗却”,这样的心情表现得更为痛快。此时他的愁闷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过片写雨后情景。“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极目秋景一片高远,可是,暮色寒鸦却不无一种惆怅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团”来形容这秋意。“一团”,即忧丝难理,烦躁中难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现出来。所以下面说:“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新秋的凉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觉间,西风起了,节序便又推移了。这句是从苏轼《洞仙歌》:“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转化而来。表达出作者此时的情绪底蕴:他是在感叹似水的流年。以“痴区騃女”作反衬,益发显得悲凉。
唐柳宗元贬谪永州,写了一首诗叫《南涧中题》,苏轼谓此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终归还是忧。诗云:“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又云:“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鹊桥仙》中所表现的情绪虽然没有那么沉重,但节奏是相似的:忧中求乐,乐中有忧,乐尽忧来,心情虽一时得以开解,但终归抵挡不了忧愁的纠缠。这是一个欲有作为的士大夫在那不安定的调迁频繁的仕途中,所特有的心态。作者在不少词中写这种情况,感叹着“岁月尽抛尘土里”(《糖多令》)、“万事悠悠付寒暑”(《青玉案》)、“江湖自古多流落”(《满江红》)。读了那些词,回头再读这篇作品,对其思想感情能有个较切实的把握。
《鹊桥仙·扁舟昨泊》的诗词大意
昨天在小舟,我叫危亭,眼睛断闲说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全部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在野鸭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傻孩子呆女祝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鹊桥仙·扁舟昨泊》的网友点评
吴潜名句推荐
-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作者:吴潜:出自《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作者:吴潜:出自《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作者:吴潜:出自《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作者:吴潜:出自《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作者:吴潜:出自《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作者:吴潜:出自《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作者:吴潜:出自《鹊桥仙·扁舟昨泊》
-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作者:吴潜:出自《鹊桥仙·扁舟昨泊》
-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
作者:吴潜:出自《水调歌头·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