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zú shí kū

大足石窟

  • 拼音:dà zú shí kū
  • 注音:ㄉㄚˋ ㄗㄨˊ ㄕˊ ㄎㄨ
  • 繁体:

基本意思

大足石窟 大足石刻摩岩造像达五万多尊。它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大足石刻在重大足县,距重庆市中心130公里。全县有石刻40余处。以宝顶山、北山的规模最大、刻像最集中、造型最精美,是唐宋时期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品。建于公元1179—1249年间。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在四川大足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山区﹐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十九处。除佛教和道教造像外﹐也有道﹑佛﹑儒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密宗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辞典解释

大足石窟dà zú shí kūㄉㄚˋ ㄗㄨˊ ㄕˊ ㄎㄨ

位于四川省大足县境的石窟。为唐、五代、宋所凿造。窟内石刻包括了道、佛、儒之造像,而以佛教造像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网络解释

大足石窟

大足石刻摩岩造像达五万多尊。它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大足石刻在重大足县,距重庆市中心130公里。全县有石刻40余处。以宝顶山、北山的规模最大、刻像最集中、造型最精美,是唐宋时期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品。建于公元1179—1249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