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
- 拼音:hā léi huì xīng
- 注音:ㄏㄚ ㄌㄟˊ ㄏㄨㄟˋ ㄒㄧㄥ
- 繁体:
基本意思
哈雷彗星 (太阳系中的天体)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最迟在公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这个任务提供的资料还大幅改革和重新配置这些材料的想法;例如,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布满尘土的,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猎户座流星雨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哈雷彗星 Hāléi Huìxīng
[Halley’s comet;the Halley Comet] 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其轨道运行周期约76年,彗星核半径估计约15公里,最近一次在1986年出现
网络解释
哈雷彗星 (太阳系中的天体)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最迟在公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这个任务提供的资料还大幅改革和重新配置这些材料的想法;例如,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布满尘土的,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猎户座流星雨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
相关词语
- zhè me diǎnr (變)zhè me diǎr這麼點兒
- zhǎng niàn què lǜ長念却慮
- gōu yīng lòu yáng鉤膺鏤鍚
- kuài xià wú jī鄶下無譏
- sì chōng bā dá四衝八達
- pī jiān zhí ruì披堅執鋭
- dān sī jí lǜ殫思極慮
- zì dūn zì xùn自敦自遜
- lǎo niú shì dú老牛舐犢
- hán rén huái yì含仁懷義
- yín gōu tiě huà銀鈎鐵畫
- zé shàn ér xíng擇善而行
- gù kè yíng mén顧客盈門
- lín bié zèng yǔ臨別贈語
- tān zhuó yǒu zhuàng貪濁有狀
- liǎn sè píng qì斂色屏氣
- kuā zhāng qí cí誇張其辭
- bù jiàn tiān rì不見天日
- jìn tuì chū chǔ進退出處
- shī tí hóng yè詩題紅葉
- liù zhōu gē tóu六州歌頭
- shùn xī zhī jiān瞬息之間
- yān rán shān míng燕然山銘
- chóu chú bú jué躊蹰不決
- gòu rú bú wén詬如不聞
- diàn nǎo bǎi huò電腦百貨
- wú miàn bó tuō無麵餺飥
- qī wǎn lú tóng七碗盧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