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zhī bǐ liáng

三支比量

  • 拼音:sān zhī bǐ liáng
  • 注音:ㄙㄢ ㄓ ㄅㄧˇ ㄌㄧㄤˊ
  • 繁体:

基本意思

三支比量 sān zhī bǐ liáng ㄙㄢ ㄓㄧ ㄅㄧˇ ㄌㄧㄤˊ 三支比量 (1)古 印度 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 (2).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辩说之道,先见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 印度 之辩,初宗,次因,次喻。(兼喻体、喻依。) 大秦 之辩,初喻体(近人译为大前提),次因(近人译为小前提),次宗。其为三支比量一矣。”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古印度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网络解释

三支比量

sān zhī bǐ liáng ㄙㄢ ㄓㄧ ㄅㄧˇ ㄌㄧㄤˊ
三支比量
(1)古 印度 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
(2).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辩说之道,先见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 印度 之辩,初宗,次因,次喻。(兼喻体、喻依。) 大秦 之辩,初喻体(近人译为大前提),次因(近人译为小前提),次宗。其为三支比量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