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
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冯延巳 鉴赏
这是一首思妇念远之小令。词人将时间集中在一个清秋之夜,将环境集中于一所闺房之内。在以内环境描写人物心态时,又以外环境进行氛围的渲染,从而使人物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上阕前二句就是内环境与外环境结合交融的成功范例:“回廊远砌生秋草”,这是闺房以外的外环境描写,此句不仅点明闺房所在的环境和闺中人思的时间,而且为下句“梦魂千里青门道”铺排了一个出发点和经由路:闺房中思妇的梦魂正是由此飞向千里青门之外,“青门”当为所思之人的所在地,这是一个更为遥远的外环境,但它只不过是出现于思妇梦魂中的一个虚象,实际仍包含于词中的规定情境——内环境之中。下面两句:“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即是内环境的具体展现:闺房中锁在碧笼中的鹦鹉正在怨诉着秋夜的漫长,难待天明。“更”读若“耕”。古时以更漏计时,秋日昼短夜长,故曰“长更”。鹦鹉以金锁锁在碧笼中,点出闺中人富贵高雅的身分。此二句的高妙之处不特在于它以细节的典型性,表现了内环境的特征和人物的社会地位,更在于它是一个非常准确、巧妙的象征,女主人公正像一只被金锁锁在碧笼中的鹦鹉。她虽然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没有自由、没有幸福。“鹦鹉怨长更”更是女主人公心境的表达,夜长夜短对于鹦鹉来说是无谓的,只有具有主体意识的万物之灵——人,才会有夜长难耐的感触,“怨长更”三字确切地表现了一个耿耿不寐的夜思者的心境,这主要不是指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而是写出了人物心理的感觉即心理时间的漫长。
下阕依然是内外环境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典范之笔。“罗帏中夜起”紧承上阕后二句而来,依然是内环境的继续展现,由于鹦鹉的怨音惊醒了女主人公来往于青门道上的梦魂,而揽衣起坐,依帏而立。她向外一望:窗外月光清澈如水,圆圆的玉露变成细碎的霜花,霜花与月光互相辉映,益发皎洁耀眼。“玉露不成圆”,此句最妙,它把自露为霜的微妙变化尽现于笔端。“霜月”二句写的是外环境,而这正是从内环境的视点中展现出来,因而显得内外交融浑然一体,孰内孰外以至使人无法区分。“宝筝悲断弦”则又由外环境的描写转入内环境的刻画:女主人公清宵不寐,愁绪无法排解,便坐到宝筝前抚弦以自遣,然而弹奏未几,琴弦就嗄然而断。弄筝而弦断乃心有郁结情绪不宁所致,又是不祥不吉的象征。因而她的心情变得更加悲凄欲绝,如同断弦一样纷乱而又空寂。
冯延巳名句推荐
-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作者:冯延巳:出自《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作者:冯延巳:出自《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作者:冯延巳:出自《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作者:冯延巳:出自《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作者:冯延巳:出自《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作者:冯延巳:出自《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作者:冯延巳:出自《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
作者:冯延巳:出自《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作者:冯延巳:出自《长命女·春日宴》
-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作者:冯延巳:出自《清平乐·雨晴烟晚》
诗词推荐
- 次韵伯父工部见庆尘忝之什宋代:葛立方
- 示德逢宋代:王安石
- 四皓图唐代:贯休
- 重访草堂宋代:汪元量
- 和秦寿之题靖安栖霞观宋代:王之道
- 水调歌头(致仕得请)宋代:徐经孙
- 晚秋集晏太尉西园宋代:宋祁
- 戏酬正夫宋代:郑獬
- 湖州歌九十八首宋代:汪元量
- 妇嘲宋代:李新
- 六月初九日晚大雨简文显子畅宋代:赵蕃
- 和韩子云见寄四首宋代:吴芾
- 感物宋代:艾性夫
-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次本韵唐代:元稹
- 秀实惠简问闲居消息有滴水滴冻之语以诗报之宋代: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