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歌》高适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注释
⑴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⑵厌(yàn):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⑶狐裘(qiú):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
⑷蒙茸(róng):裘毛纷乱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
⑸城下(xià):郊野。
⑹虏(lǔ)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
⑺千钟(zhōng):极言其多;钟,酒器。
⑻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营州歌》高适 古诗鉴赏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营州歌》高适 古诗创作背景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于天宝中出塞燕赵从军,通过边塞所见所感写成此诗。高适名句推荐
-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作者:高适:出自《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作者:高适:出自《夜别韦司士》
-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作者:高适:出自《夜别韦司士》
-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作者:高适:出自《夜别韦司士》
-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作者:高适:出自《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作者:高适:出自《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作者:高适:出自《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作者:高适:出自《登百丈峰二首》
-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作者:高适:出自《登百丈峰二首》
-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作者:高适:出自《送李侍御赴安西》
诗词推荐
- 湖州歌九十八首宋代:汪元量
- 重访草堂宋代:汪元量
- 示德逢宋代:王安石
- 妇嘲宋代:李新
- 水调歌头(致仕得请)宋代:徐经孙
- 戏酬正夫宋代:郑獬
- 晚秋集晏太尉西园宋代:宋祁
- 和韩子云见寄四首宋代:吴芾
- 秀实惠简问闲居消息有滴水滴冻之语以诗报之宋代:王洋
- 六月初九日晚大雨简文显子畅宋代:赵蕃
- 和秦寿之题靖安栖霞观宋代:王之道
- 四皓图唐代:贯休
- 次韵伯父工部见庆尘忝之什宋代:葛立方
-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次本韵唐代:元稹
- 感物宋代:艾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