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卷十三

作者:
天尊地卑,干坤定矣。
虞翻曰:天贵故“尊”,地贱故“卑”。“定”谓成列。
荀爽曰:谓否卦也。否七月,万物已成,干坤各得其位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虞翻曰:干高贵五,坤卑贱二,列贵贱者,存乎位也。
荀爽曰:谓泰卦也。
侯果曰:天地卑高,义既陈矣;万物贵贱,位宜差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虞翻曰:断,分也。干刚常动,坤柔常静,分阴分阳,迭用柔刚。
 
方以类聚,
《九家易》曰:谓姤卦,阳爻聚于午也。方,道也。谓阳道施生,万物各聚其所也。
 
物以群分,
《九家易》曰:谓复卦,阴爻群于主子也。阴,成故曰物“物”也。至于万物一成,分散天下也。以周人用,故曰“物以群分”也。
 
吉凶生矣。
虞翻曰:物三称群,坤方道静,故“以类聚”。干物运行,故“以群分”。干生,故“吉”;坤杀,故“凶”,则“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虞翻曰:谓日月在天成八卦;震象出庚,兑象见丁,干象盈甲,巽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丧乙,坎象流戊,离象就已,故“在天成象”也。在地成形,谓震竹巽木,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干金坤土。在天为变,在地为化,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虞翻曰:旋转称摩薄也。干以二五摩坤,成震、坎、艮。坤以二五摩干,成巽、离、兑。故“刚柔相摩,则八卦相荡”也。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虞翻曰:鼓,动。润,泽也。雷震庭艮,风巽雨兑也。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虞翻曰:日离月坎,寒干暑坤也。运行往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故“一寒一暑”也。
 
干道成男,坤道成女。
荀爽曰:男谓干,初适坤为震;二适坤为坎;三适坤为艮,以成三男也。女谓坤,初适干为巽;二适干为离;三适干为兑,以成三女也。
 
干知大始,
《九家易》曰:始,谓干禀元气,万物资始也。
 
坤作成物。
荀爽曰:物谓坤任育体,万物资生。
 
干以易知,坤以简能。
虞翻曰:阳见称易,阴藏为简,简,阅也。干息昭物,天下文明,故“以易知”。坤阅藏物,故“以简能”矣。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虞翻曰:干悬象著明,故“易知”。坤阴阳动辟,故“易从”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虞翻曰:阳道成干,为父,震、坎、艮,为子,本乎天者亲上,故“易知则有亲”。以阳从阴,至五多功,故“易从则有功矣”。蜀才曰:以其易知,故物亲而附之。以其易从故物法而有功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荀爽曰:阴阳相关,杂而不厌,故“可久”也。万物生息,种类繁滋,故“可大”也。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姚信曰:贤人,干坤也。言干以日新为德,坤以富有为业也。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虞翻曰:易为干息,简为坤消,干坤变通,穷理以尽性,故“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
荀爽曰:阴位成于五,阴位成于二,五为上中,二为下中,故“易成位乎其中”也。
 
圣人设卦,
案:圣人谓伏羲也。始作八卦,重为六十四卦矣。
 
观象,系辞焉,
案:文王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象,系属其辞。
 
而明吉凶。
荀爽曰:因得明吉,因失明凶也。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虞翻曰:刚推柔生变,柔推刚生化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虞翻曰:吉则象得,凶则象失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荀爽曰:忧虞小疵,故“悔吝”也。虞翻曰:悔则象忧,吝则象虞也。干宝曰“悔亡则虞,有小吝则忧。忧虞未至于失得,悔吝不入于吉凶。事有小大,故辞有急缓,各象其意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荀爽曰:春夏为变,秋冬为化。息卦为进,消卦为退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荀爽曰:刚谓干,柔谓坤。干为昼,坤为夜。昼以喻君。夜以喻臣也。
 
六爻之动,
陆绩曰:天有阴阳二气,地有刚柔二性,人有仁义二行。六爻之动,法乎此也。
 
三极之道也。
陆绩曰:此三才极至之道也。初、四,下极;二、五,中极;三、上,上极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
虞翻曰:君子谓文王。象谓干二之坤,成坎月离日。日月为象。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位。故“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旧读象误作厚,或作序,非也。
 
所变而玩者,爻之辞也。
虞翻曰:爻者,言乎变者也。谓干五之坤,坤五动,则观其变。旧作乐,字之误。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虞翻曰:玩,弄也。谓干五动成大有,以离之目,观天之象。兑口玩习所系之辞,故“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虞翻曰:谓观爻动也。以动者尚其变,占事知来,故“玩其占”。
 
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
虞翻曰:谓干五变之坤成大有,有天地日月之象。文王则庖牺,亦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天道助顺,人道助信,履信思顺,故“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
虞翻曰:在天成象,八卦以象告。彖说三才,故“言乎象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虞翻曰:爻有六画,所变而玩者,爻之辞也。谓九六变化,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虞翻曰:得正言吉,失位言凶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崔觐曰:系辞著悔吝之言,则异凶咎。有其小病,比于凶咎,若疾病之与小疵。
 
无咎者,善补过也。
虞翻曰:失位为咎,悔变而之正,故“善补过”。孔子曰:退思补过者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侯果曰:二、五为功,誉位;三、四为凶,惧位。凡爻得位则贵,失位则贱,故曰“列贵贱者存乎位”矣。
 
齐大小者存乎卦,
王肃曰:齐犹正也。阳卦大,阴卦小,卦列则小大分。故曰“齐小大者存乎卦”也。
 
辩吉凶者存乎辞,
韩康伯曰:辞,爻辞也。即爻者言乎变也。言象,所以明小大。言变,所以明吉凶。故大小之义存乎卦,吉凶之状存乎爻。至于悔吝、无咎,其例一也。吉凶、悔吝、小疵、无咎,皆生乎变。事有小大,故下历言五者之差也。
 
忧悔吝者存乎介,
虞翻曰:介,纤也。介如石焉,断可识也。故“存乎介”。谓识小疵。
 
震无咎者存乎悔。
虞翻曰:震,动也。有不善,未尝不知之。知之,未尝复行。无咎者善补过。故“存乎悔”也。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虞翻曰:阳易,指天。阴险,指地。圣人之情见乎辞,故指所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下之道。
虞翻曰:准,同也。弥,大。纶,络。谓易在天下,包络万物,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故“与天地信”也。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荀爽曰:谓阴升之阳,则成天之文也。阳降之阴,则成地之理也。
 
是故知幽明之故。
荀爽曰:谓天上地下不可得睹者也。谓否卦变成既未济也。明,谓天地之间,万物陈列,著于耳目者,谓泰卦变成既济也。
 
原始及终,故知死生之说。
《九家易》曰:阴阳交合,物之始也。阴阳分离,物之终也。合则生,离则死。故“原始及终,故知死生之说”矣。交合泰时,春也。分离否时,秋也。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虞翻曰:魂阳物,谓干坤也。变谓坤鬼。干纯粹精,故主为物。干流坤体,变成万物故“游魂为变”也。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虞翻曰:干神似天,坤鬼似地。圣人与天地合德,鬼神合吉凶,故“不违”。
郑玄曰:精气,谓七八也。游魂,谓九六也。七八,木火之数也。九六,金水之数。木水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物”。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精气谓之神,游魂谓之鬼。木火生物,金水终物。二物变化其情,与天地相似,故无所差违之也。
 
知周乎万物,
荀爽曰:二篇之册,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故曰“知周乎万物”也。
 
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九家易》曰:言干坤道济成天下而不过也。
王凯冲曰:知周道济,洪纤不遗,亦不过差也。
 
旁行而不流,
《九家易》曰: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岁既周而复始也。
侯果曰:应变旁行,周被万物,而不流淫也。
 
乐天知命,故不忧。
荀爽曰:坤建于亥,干坤相据,干立于已。阴阳孤绝,其法宜忧。坤下有伏干,为乐天。干下有伏巽,为知命。阴阳合居,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荀爽曰:安土谓否卦,干坤相据,故“安土”。敦仁谓泰卦。天气下降,以生万物故“敦仁”。生息万物,故谓之“爱”也。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九家易》曰:范者,法也。围者,周也。言干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过于十二辰也。辰,日月所会之宿,谓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之属是也。
 
曲成万物而不遗,
荀爽曰:谓二篇之册,曲万万物,无遗失也。
侯果曰:言阴阳二气,委曲成物,不遗微细也。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荀爽曰:昼者,谓干。夜者,坤也。通于干坤之道,无所不知矣。
 
是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干宝曰:否泰盈虚者,神也。变而周流者,易也。言神之鼓万物无常方,易之应变化无定体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
韩康伯曰: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
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故穷以尽神,因神以明道。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虞翻曰:继,统也。谓干能统天生物,坤合干性,养化成之,故“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侯果曰:仁者见道,谓道有仁。知者见道,谓道有知也。
 
百姓日用而不知,
侯查曰:用道以济,然不知其力。故君子之道鲜矣。
韩康伯曰:君子体道以为用,仁知则滞于所见,百姓日用而不知。体斯道者,不亦鲜矣乎。故常无欲以观妙,可以语至而言极矣。
 
显诸仁,藏诸用,
王凯冲曰:万物皆成,仁功著也。不见所为,藏诸用也。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侯果曰:圣人成务,不能无心,故有忧。神道鼓物,寂然无情,故无忧也。
 
盛德大业至矣哉。
荀爽曰:盛德干天。大业者地也。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王凯冲曰:物无不备,故曰“富有”。变化不息,故曰“日新”。
 

生生之谓易。
荀爽曰:阴阳相易,转相生也。
 
成象之谓干,
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才既备,以成干象也。
 
效法之谓坤,
案:爻犹效也。效干三天之法,而两地成,坤之象卦也。
 
极数知来之谓占,
孔颖达曰:谓穷极蓍策之数,逆知将来之事,占其吉凶也。
 
通变之谓事,
虞翻曰:事谓变通趋时。以尽利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也。
 
阴阳不测之谓神。
韩康伯曰: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阴阳不测”。尝试论之曰:原夫两仪之运,万物之动,岂有使之然哉!莫不独化于太虚,欻尔而自造矣。造之非我,理自玄应;化之无主,数自冥运。故不知所以然,而况之神矣。是以明两仪以太极为始,言变化而称乎神也。夫唯天之所为者,穷理体化,坐忘遗照。至虚而善应,则以道为称。不思玄览,则以神为名。盖资道而同乎道,由神而冥于神者也。
 
夫易广矣,大矣。
虞翻曰:干象动直,故“大”。坤形动辟,故“广”也。
 
以言乎远则不御,
虞翻曰:御,止也。远谓干。天高不御也。
 
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虞翻曰:地谓坤。坤至静而德方,故正也。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虞翻曰:谓易广大悉备,有天地人道焉,故称备也。
 
夫干,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宋衷曰:干静不用事,则清静专一,含养万物矣。动而用事,则直道而行,导出万物矣。一专一直,动静有时,而物无夭瘁,是以大生也。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宋衷曰:翕,犹闭也。坤静不用事,闭藏微伏,应育万物矣。动而用事,则开辟群蛰,敬导沉滞矣。一翕一辟,动静不失时,而物无灾害,是以广生也。
 
广大配天地,
荀爽曰:阴广阳大,配天地。
 
变通配四时,
虞翻曰:变通趋时,谓十二月消息也。泰、大壮、夬,配春;干、姤、遁,配夏;否、观、剥,配秋;坤、复、临,配冬,谓十二月消息相变通,而周于四时也。
 
阴阳之义配日月,
荀爽曰:谓干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居之义是也。
 
易简之善配至德。
荀爽曰:干德至健,坤德至顺,干坤易简相配于天地,故“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
崔觐曰:夫言子曰:皆是语之别端,此更美易之至极也。
 
夫易,圣人之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虞翻曰:崇德效干,广业法坤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也。
虞翻曰:知谓干,效天崇;礼谓坤,法地卑也。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虞翻曰:位谓六画之位,干坤各三爻,故“天地设位”。易出干入坤,上下无常,周流六虚,故“易行乎其中”也。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虞翻曰: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干为道门,坤为义门。成性,谓成之者性也。阳在道门,阴在义门,其易之门邪。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啧,而拟诸其形容,
虞翻曰:干称圣人,谓庖牺也。啧,谓初。自上议下称拟,形容,谓阴,在地成形者也。
 
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虞翻曰:物宜谓阳;远取诸物,在天成象故“象其物宜”。象,谓三才八卦在天也,庖牺重为六画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
虞翻曰:重言圣人,谓文王也。动,谓六爻矣。
 
而观其会通,
荀爽曰:谓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动移,各有所会,各有所通。
张璠曰:会者,阴阳合会,若蒙九二也。通者,干坤交通,既济是也。
 
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
孔颖达曰:既观其会通,而行其典礼,以定一爻之通变,而有三百八十四。于此爻下,系属文辞,以断其吉凶。若会通典礼,得,则为吉也。若会通典礼失,则为凶矣。
是故谓之爻。
孔颖达曰:谓此会通之事而为爻也。爻者,效也。效诸物之变通,故上章云,爻者言乎变也。
言天下之至啧而不可恶也,
虞翻曰:至啧无情,阴阳会通,品物流宕,以干易坤,简之至也。元善之长,故“不可恶也”。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虞翻曰:以阳动阴,万物以生,故“不可乱”。六二之动直以方。动,旧误作啧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
虞翻曰:以阳拟坤而成震,震为言议,为后动,故“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安其身而后动,谓当时也矣。
拟议以成其变化。
虞翻曰:议天成变,拟地成化,天施地生,其益无方也。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孔颖达曰:上略明拟议而动,故引鹤鸣在阴,取同类相应以证之。此中孚九二爻辞也。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
虞翻曰:君子,谓初也。二变五来应之,艮为居。初在艮内。故“居其室”。震为出言,讼干为善,故“出言善”。此亦成益卦也。
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虞翻曰:谓二变则五来应之,体益卦。坤数十,震为百里。十之,千里也。外谓震巽同声,同声者相应,故“千里之外应之”。迩谓坤。坤为顺,二变顺初,故“况其迩者乎”。此信及遁鱼者也。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
虞翻曰:谓初阳动,八阴成坤,坤为不善也。
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虞翻曰:谓初变体剥。弑父弑君,二阳肥遁,则坤违之,而承于五,故“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
虞翻曰:震为出,为言。坤为身,为民也。行发乎迩见乎远。
虞翻曰:震为行,坤为迩,干为远,兑为见,谓二发应五,则千里之外,故行发迩见远也。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荀爽曰:艮为门,故曰“枢”。震为动,故曰“机”也。翟元曰:枢主开闭,机主发动,开闭有明暗,发动有中否,主于荣辱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虞翻曰:二已变成益,巽四以风动天,震初以雷动地。中孚十一月,雷动地中,艮为慎,故“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侯果曰:同人九五爻辞也。言九五与六二初未好合,故“先号咷”。而后得同心,故“笑”也。引者喻拟议于事,未有不应也。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虞翻曰:干为道,故称君子也。同人反师,震为出。为语,坤为默巽为处,故“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虞翻曰:二人谓夫妇。师震为夫,巽为妇。坎为心,巽为同。六二震巽俱体师坎,故“二人同心”。巽为利,干为金,以离断金,故“其利断金”。谓夫出妇处,妇默夫语,故“同心”也。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虞翻曰:臭,气也。兰,香草。震为言,巽为兰,离日燥之,故“其臭如兰”也。
案:六三互巽,巽为臭也。断金之言,良药苦口,故香若兰矣。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孔颖达曰:欲求外物来应,必须拟议谨慎,则物来应之。故引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之事,以证谨慎之理也。虞翻曰:其初难知,阴又失正,故独举初六。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虞翻曰:苟,或。错,置也。颐坤为地,故“苟错诸地”。今藉以茅,故“无咎”也。
夫茅之为物薄,
虞翻曰:阴道柔贱,故“薄”也。
而用可重也。
虞翻曰:香洁可贵,故“可重也”。
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侯果曰:言初六柔而在下,苟能恭慎诚洁,虽置羞于地,神亦享矣。此章明但能重慎卑退,则悔吝无从而生。术,道者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
孔颖达曰:欲求外物之应,非唯谨慎,又须谦以下人,故引谦卦九三爻辞以证之矣。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虞翻曰:坎为劳。五多功。干为德,德言至。以上之贵,下居三贱。故“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艮为厚,坤为至,故“厚之至也”。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虞翻曰:震为语,五多功,下居三,故“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
 虞翻曰:谦旁通履。干为盛德,坤为礼。天道亏盈而益谦。三从上来,同之盛德,故“恭”;震为言,故“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虞翻曰:坎为劳,故能“恭”。三得位,故“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
孔颖达曰:上既以谦德保安,此明无谦则有悔,故引干之上九“亢龙有悔”,证骄亢不谦之义也。子曰:贵而无位,
虞翻曰:天尊,故“贵”。以阳居阴,故“无位”。高而无民,
虞翻曰:在上,故“高”。无阴,故“无民”也。贤人在下位,
虞翻曰:干称贤人。下位,谓初也。遁世无闷,故“贤人在下位”而不忧也。
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虞翻曰:谓睦我民,故“无辅”。干盈动倾,故“有悔”。文王居三,纣亢极上,故以为诫也。
不出户庭,无咎。
孔颖达曰:又明拟议之道,非但谦而不骄,又当谨慎周密,故引节初周密之事以明之也。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虞翻曰:节本泰卦。坤为乱;震为生,为言语;坤称阶故“乱之所生,则言语为之阶”也。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虞翻曰:泰干为君;坤为臣,为闭,故称“密”。干三之坤五,君臣毁贼,故“君不密则失臣”。坤五之干三,坤体毁坏,故“臣不密则失身。”坤为身也。几事不密则害成,
虞翻曰:几,初也。谓二已变成坤,坤为事,故“几事不密”。初利居贞,不密。初动则体剥,子弑其父,臣弑其君,故“害成”。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虞翻曰:君子谓初。二动,坤为密。故“君子慎密”。体屯盘桓,利居贞,故“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
虞翻曰:为易者,谓文王。否上之二成困,三暴慢。以阴乘阳,二变入宫,为萃。五之二夺之,成解。坎为盗。故“为易者其知盗乎”?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孔颖达曰:此又明拟议之道,当量身而行,不可以小处大,以贱贪贵,故引解六三爻辞以明之矣。
负也者,小人之事也。
虞翻曰:阴称小人。坤为事。以贱倍贵,违礼悖义,故“小人之事也”。
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虞翻曰:君子谓五。器,坤也;坤为大车,故“乘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虞翻曰:小人谓三。既违礼倍五,复乘其车。五来之二成坎,坎为盗,思夺之矣。为易者知盗乎?此之谓也。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虞翻曰:三倍五,上慢干君,而乘其器。下暴于二,二藏于坤,五来寇三,以离戈兵,故称“伐之”。坎为暴也。
慢藏悔盗,冶容悔淫。
虞翻曰:坎心为悔,坤为藏,兑为见。藏而见,故“慢藏”。三动成干为野,坎水为淫;二变藏坤,则五来夺之,故“慢藏悔盗,野容悔淫”。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虞翻曰:五来夺三,以离兵伐之,故变寇言戎,以成三恶。二藏坤时,艮手招盗,故“盗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