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黄焕之慕色受官刑
作者:《吴歌·咏尼僧》:
尼姑生来头皮光,
拖了和尚夜夜忙。
三个光头好似师弟师兄拜师父,
只是铙钹缘何在里床。
元朝杭州临平镇上有一尼姑梵林,曰明因寺。层峦耸翠,烟雾横斜,飞阁流丹,琉璃鳞次,幢幢飘舞,宝盖飞扬,瓶插山花,炉焚降檀,正是:
琪树行行开白社,香云蔼蔼透青香。
寺中一个老尼,年三十二岁,法名本空。有一少尼,年二十四岁,法名玄空。其年万历已丑岁,有一宦家,姓田,住于长安,因事被逮。小姐年方二八,因而避入明因寺,投师受戒,法名性空。本空见他性格幽闲,态度清雅,况几席间自多吟咏,丰姿异常,使彼为知客。但是宦家夫人小姐到寺烧香,随喜,都是知客陪伴。此寺向灵,游客光棍因而生事,本空具呈本府,求禁游客。太守将宋朝仁烈皇后手书三十二字与尼贴于本寺云:
众生自度,佛不能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罪从心生,还从心灭。
于是门禁甚严,人罕得进。惟每年六月十九日,观音成道良辰,是日,大开寺门。二三女尼集于殿上诵经,人可直抵寝室。
次年庚寅六月十九,满镇男女集聚在寺,但见知客颜色殊丽,体态妖烧,见者无不啧啧垂涎。适值镇上典当铺内,徽州黄廷者,名金色,字焕之,乃当中银主。美貌少年,俊雅超群,慷慨风流,美哉蕴藉。因慕西湖山水,在临平镇上当中读书,便往西湖游玩。也不期十九日观音胜会,他闻知即往随喜一番。一到殿前,偶见知客,如醉如痴,在殿角头踱来踱去,哪里肯回。本空每因缺乏,往当典钱,见他常在当中,与徽人谑笑,有些面识,因此拿一杯香茶叫道:“相公过来请茶。”那焕之听见,满心欢喜,过来与本空玄空二尼施礼。见了知客,分外深深作揖道:“多谢师父美情,小生正渴;如得琼浆。念小生何敢当之。”老尼道:“清茶何劳致谢。”那焕之口里喃喃答应,眼睛不住的一眼看了知客。性空也动心情,见他不经的一眼看着,恐旁人看觉,托事进去。焕之见去,如失珍宝一般怏怏不乐。不觉天色将晚下来,道场已散,再望不见出来,再住也不象样,只得别了本空玄空,取道归去。
到得当中,一心想念,次日复去,寺门紧闭无人,求开不得复观矣。到了七月中旬,本空持衣一件,到当中典钱,恰好焕之突出,见了本空,笑容可掬道:“日前重蒙赐茶,请师父到里边待茶。”本空只得进到书房坐下,命仆烹茶相待道:“师父,你出家人,典钱何用?”本空道:“乃知客命来典的。因他父母是显宦,一时被权臣潜害进京,后来俱故在京师。今乃中元令节,是目莲救母升天之日,各家追荐亡魂,知客思念父母,无钱使用,故着我来典钱。”焕之笑道:“原来知客这般孝顺,不枉缙绅之家。我有钱一千,烦送使用,此衣送还。”本空再三恳留,焕之立意送与。归与知客言及高情,知客已知十九日留茶之人,惟笑而已。未免将钱使用。过得几日,一官家夫人欲诵《法华经》道场一昼夜,受得衬银二两,知客挽本空加利送还黄生。本空送去,黄生留坐于房。焕之笑曰:“师父差矣,我因功名蹭蹬,方将捐资助修殿字,些须微物要还,前日何不留衣为质。”留吃了茶,坚辞不收而别,本空回,以黄生之言语之。知客曰:“黄郎何如人,乃能喜舍如是那。”于时欲标隐情,遂手制点心数百枚,浼本空持去。焕之见说知客手制送他,喜出望外道:“师父,喜杀小生也。”便留他到后房,着童子炊煮,同与师父享之。于是二人对坐,各以眉目传情。黄郎想到,若不先制此人,终难做事。其时四顾无人,上前搂住。本空尚在青年,心火难按,顺从其意。须臾事毕。厚赠本空道:“我有金簪一枝,乞转送知客。”本空曰:“郎君得陇望蜀乎?”焕之笑曰:“真我知心人也。”辞去到寺,见了知客道:“黄郎着我送你一只金簪。”知客曰:“此物奚为至哉。”掷于地下。本空讶曰:“彼以喜舍我们,何得怪乎。”知客曰:“此非师所知也。”本空说:“何所见而知之?”知客曰:“黄家当开几年矣?”尼曰:“我务小时开的,想有三十余年矣”,知客说:“黄郎几年上来的?”尼曰:“我已见他三年矣。”知客曰:“三年间曾有喜舍否?”尼曰:“嘻舍出一时善心,向来曾未有也。”知客曰:“据师之言,黄郎实有他意,非喜舍也。”尼曰:“如今此簪何以应之?”知客曰:“这事不难,师可即持簪去说与黄郎檀越,既以善心喜舍,合寺并皆感德。今擅越且收贮此簪,待鼎新殿字,一时来领白金耳。他若无他言,师且严之。如有他意,必然另有一番说话,师悉记取归来,说与我知。”尼只得又去,焕之笑曰:“师父来何速也。”本空取出金簪。送还,又将知客所言,一一说之。焕之曰:“此语我已知之。有书数行,幸为我致意知客,乞师万勿见阻。”尼曰:“事成之后,何以谢我?”焕之曰:“成事之后,当出入空门耳。”尼曰:“快写”。焕之援笔写曰:
自谒仙姿,徒深企想。缘悭分浅,不获再睹丰仪。欲求西域金身,见怜下士,愧非汉武,莫降仙姬。切切痛肠,摇摇昼夜。聊具金饵,以作赞仪。不过谓裴航之玉杵臼,他日一大奇事耳,奈何不概存也。
本空得书持归,送与知客。性空拆而视之,笑而不言。次日,取纸笔复书云:
操凛冰霜,披缁削发。空门禅定,倏尔将期。忽承金簪宠颁。如纳清蓝之内。虽深感佩,不敢稽留。谨蹈不恭,负荆异日。
浼本空送去。焕之一见读之,愈增思慕。于是留尼云雨,私赠金帛,要图方便。尼许以乘机遘会,通你消息。焕之叮嘱再三。辞归,见知客微露其机,说:“书呆见回书,称赞不已,一心想着天鹅肉吃哩。”知客笑曰:“年少无知,人人皆如此,不要理他便了。”口内虽与本空如此说着硬语,心中早已软了。时时在念,每每形于纸笔。有一首诗书完,放于砚匣之下,诗云:断俗入禅林,身清心不清。
夜来风雨过,疑是叩门声。
且说黄焕之自后朝思暮想,废寝忘飨,欲见无能,欲去不舍,一日,踱至前村云净庵,信步走到庵中。恰好这日老尼姑道人一个也不在庵,止有小尼姑年长廿一岁,名唤了凡,生得肌如白雪,脸似夭桃,两眼含秋,双眉敛翠。忽见了黄焕之道:“相公何来?”焕之慌忙答礼道:“特来随喜。”仔细把了凡一看,生得不下于知客。道:“贤尼共有几位上人?”了凡曰:“止得一个老师,一个烧火老道人,仅三人而已。”焕之见说:“请令师相见。”曰:“家师去买办果品香烛去了。有失迎候,请相公少坐。待小尼烹茶奉贡”。焕之道:“宝庵自有道人,何劳亲去煮茶。”了凡道:“随家师挑着素品之类,因此不在。”焕之听见。止得他独自一个,心下又想起念头道:“明因寺杳无音信往来,若得他与我如此,做一帮手,必妥当矣”。便笑道:“小师父,明因寺知客师父曾会过么?“了凡曰:“极相知的。”又曰:“师父可认字否?”曰:“经典上朝夕诵读,虽不广博,略略晓得几个。”焕之曰:“师父可曾见《玉簪记》么?”了凡知他挑他,故意说实不曾见。焕之笑曰:“可晓得潘必正与陈妙常的故事否?”了凡说:“他二人如今在阴司地狱里坐。”焕之说:“这不过小小风流,怎生便得下狱。”了凡道:“事虽然小,不知怎生得这般重罪。”焕之笑曰:“小师父,你可晓得情轻法重么?如今我与师父奈合要知法犯法了,”小尼说:“相公,我是没发的,说也没用。”焕之见他甚有情兴,便上前抱住要去亲嘴。小尼再三推阻道:“叫将起来,看你怎么。”焕之笑道:“你跷将起来,我便直入进去”。放出气力,抱至幽室,扯下小衣,直抵其处。原来是半路出家的,且是熟溜得好。小尼道:“可恨你这恶少年,见了妇人便要如此。”焕之曰:“谁叫你生此好容之态。一时情兴勃然便要如此”。两下津津有味,情不能舍。“约你明日可来得么”?了凡说:“明日王衙夫人在此诵经,后日初十也不能得,直至中秋二鼓,我掩上山门,你可悄地进来,我俟你便了。”焕之大喜道:“我如期有事与你商量,不可失约。”了凡曰:“不劳分付。”两下辞别,焕之洋洋得意而归,即思面谋知客之计。
等得到了中秋当中,管理人等请他赏月,但见:
关山一点,风月双清,碧海结其愁容,青天明其心事。华非蜡烛,方正可中庭。朗中明楼,五夜浑同间气。春秋异惑,夷夏同看。吃瓜子于桥头,劈莲房于水底。童唱新声之曲,婢传长恨之歌。俯仰松林,如行水藻。徘徊江槛,似沼冰壶。桂魄长生,梭女应态比色;巍楼高峙,嫦娥若不胜寒。未识古时,几经兴废。何知此后,照许悲欢。玉人歌舞,嘻残树稍之光。妾妇嗟夫,漫顾楼西之影。别怜儿女,会忆瑟樽。欲将丝络挽回,岂许槐阴障隔。自上弦而至生魄,未尝一夕废游。或畅饮而与清谈,何片时无友,守拙几同待免,分身愿化为峪。襟怀寂寞,几忘流连暮旦。酬酌酪叮,直欲稳睡中宵。焕之其意不在酒,便托辞曰:“前村有约赏月,必不可辞。诸兄尽兴待我,领彼盛情便来。”遂出了当中,一步步走到庵中。
约莫二更时分,四顾无人,把门一推,是挂上的。心下不然。只听得起拴响,那门已扯开半扇。焕之捱身进去,随手拴上。见了凡素袂相迎,焕之在月光之下看他,比前日越加娇媚。做出许多爱慕之情。问:“二老人家可安寝了么?”了凡说:“他们心无挂念,此时熟睡之矣。看此月色,未忍撇他,与你月下谈心如何?”焕之曰:“最好。”了凡曰:“君年几何,那方人氏,姓甚名谁,有无妻室?”焕之曰:“我姓黄,名金色,别字焕之。年已二十一岁。徽州休宁人氏。聘妻左氏,尚未成婚。先收爱妾林苑花在家。十八岁上到本镇当内攻书。”了凡曰:“观君襟怀潇洒,态度风流,我欲从你为第三室,心下如何?”焕之大喜道:“难得爱卿一点真心,令我何福消受。当此月明之下,交拜立誓,慢慢蓄发归家,永为夫妇。”正是:乃今已订闺中妇,自后休敲月下门。二人立誓已毕,了凡曰:“以月为题,聊诗一首,以纪其事。”诗云:
碧天云净展琉璃,三五良宵月色奇。
轮满已过千世界,明宵尤讶一痕亏。
向劳王斧修轮影,愿借金风长桂枝。
人对嫦娥同设誓,赏心端不负佳期。
了凡持此诗到知客房,以说他,知客起身不语。久之曰:“何偶有私,心原无染。”了凡曰:“倘有知心客,我愿为君图。”知客起索前诗,了凡据袖不与。固问其人,矢瞩客附耳细说其故。了凡曰:“莫非黄郎乎?”知客点首曰:“然。”了凡曰:“黄郎温柔如玉,尔真谓得所配矣。遂出珍珠同心结二物,诗一首,奉与知客。诗曰:
累累珍珠结,相将到大罗。
知音频怅望,莫掷谢鲲梭。
知客曰:“此从何来?”了凡曰:“尔心上人托我致意,向蒙慨允,愿结同心,得叙佳期,粉身以谢。”知客郝然笑曰:“某落发空门,何能为黄郎作儿女态那。”了凡曰:“尔未识人道之乐耳。倘饱其味,日拥黄郎不令归矣。”知客曰:“黄郎何足牵我方寸。”了凡累促回音,知客不肯。又促再三,知客拂笺写曰:
郎情温似玉,妾意坚如金。
金玉两相契,百年同此心。
了凡辞出明因寺,就道往黄家。当中焕之接见,引入内房,出知客回诗,诵之大喜,拴上房门与之谑浪良久而别。
且说黄金色聘妻左氏,年已及弃。见夫家未有迎娶之期,郁郁不乐,久之成病,名医妙药,石上浇水。父母知其心病,令媒的往黄家催娶。黄家即时修书,差人到临平投下,焕之看了进退两难,蜘蹰未决。即往云净庵,浼了凡转知客。了凡只得为黄郎投明因寺而来,与知客相见,言黄郎想切,求促会晤,知客泣下曰:“我非草木,不尽人情。第人遥见阻,黄郎能飞渡乎。”了凡曰:“只要你订一佳期,我导引尔室如何?”知客俯首不言。了凡曰:“业已许之,迟疑何益。”促之再四,知客启笥取白绫帕题诗于上,诗曰:
妾年方入弃,那知月下期。
今宵郎共枕,桃瓣点春衣。
那了凡持去,密地送与焕之。见帕上之诗,十分大喜,不意果然犹处子也。喜跃过望,巴不得到天晚,共了凡同去。且说临平镇上,有光棍五六人,专在本地闯祸。若寻出事来,内中做歪做好,假意赞助,诈得银子,大家平分,以诈人为业,终日在街坊觉察。人家有事,幸灾乐祸,一有些须小事,便捕风吹火,弄得老大起来,这是他们的主意上头了。他这些人,每每见黄焕之在明因寺前,云净庵里走着,心下怀疑。初然见他是个财主,又是读书之人,不敢惹他。后来见本空、了凡绸缪日甚,便是勾尼姑,乃是人人可捉之事,况是有钱之人。小小雏儿,若不捉他,却不当面错过一椿好买卖也。于是暗埋机局,分头缉探。这一番,焕之留了凡吃了夜饭,至黄昏悄悄而来。将近明因寺,远远望见有人探望,似有心捉获之状,不敢近前,只得退回避去,如是两次。见前面人如把守者,遂归当中,留了凡同寝。但心中大失所望,夜来知客久埃,直到四更不至,深自悔恨,题诗怨曰:
嫩暮未经风雨润,柔条先被雪霜催。
从今不学闲花草,总是春来也不回。和衣就寝。天明,了凡突至,曰:“夜来有五六人同守寺门,不能前进,我同黄郎直至四鼓方回,特令我早来请罪,并结佳期。”知客忧形于色,以诗赠了凡。了凡曰:“汝恨黄郎,莫饮冰水。”知客曰:“谁似你登门觅汉,惯品玉萧。”了凡曰:“汝未见黄郎,便知玉萧好品那?今晚始尝之如何?”知客曰:。‘寺外有人,莫要如此,再待后看。必须无觉察者,方可再图。”了凡曰:“若是有人伺候,必不进来。毋劳嘱我。”别去。且说这班光棍聚语曰:“昨晚分明见有二人隐隐约约投寺而来,后来徘徊遁去,如之奈何?”内一人唤名王七,原是田副使家中走狗的人,他明知寺内知客是仕人小姐,不好在众人面前说得原故,道:“你们做事真真莽撞,比如捉贼见贼,捉奸见双,奸夫不曾进内,反把守了寺门,何由而入?必须放他进内,从从容容,慢慢为之方可,”众人一齐笑道:“王七哥之言极是。”遂皆散去。
至晚,了凡约了焕之,慢慢走至明因寺。见四顾无人,把门轻轻扣了几下,只见本空出来开门。放了二人进内,引至知客内房相见,欢喜至极,玄空摆出酒肴,五人坐在一桌,姿情畅饮。了凡斟酒一杯,奉黄郎曰:“郎饮合欢杯,娇花醉后开。”复斟酒一杯,奉知客曰:“相逢成夜宿,檀越雨云来。”五人大笑。焕之曰:“日前家父有书来云,聘妻左氏病势危迫,促我归娶。我内恋爱芳卿,不忍归家。不期今早讣音已至,鸣咽不已。今芳卿宦室娇姿,向云门权避,今蒙不弃,以结三生。借了凡为媒,本空主婚,对天盟誓,以图偕老。”大家一齐道好,玄空列香烛于佛前,促二人对天交拜,各执一厄称庆,知客吟曰:
旋蓄香云学戴花,从今不着旧袈裟。
宁操井臼供甘旨,分理连枝弃法华。
越宿顿知鸳被暖,乍妆殊谓凤钗奢。
禅心匪为春心腻,女子生而愿有家。
欢至三鼓,各皆就寝,焕之抱知客而睡,知客谓黄曰:“平生未识灯花开,倏到花开骨尽寒。愿郎爱护勿恁颠狂”。黄以白竣帕取红,知客娇啼不胜。黄取灯下一看,曰:“桃瓣验矣。”知客留注黄郎在寺读书,勿许出来,恐被人捉获着。往来取办,俱是了凡,自到待发长后,同到黄门。这班光棍久察不见,只疑外未及内,不知在内而不出外也。在已年余,知客发已成妆矣,黄郎回当中理治备于归,竟日放心出入。早已有人算计。一夕,黄有急事要到当中,方启寺门,一个光棍把焕之缚注,连了凡扯了道:“好个修行清净法门,敢为着这般污事。我们如今捉他。二人到官,凭官正法。”焕之讨饶,情愿出银求免。在于光棍本欲诈钱到手,便假意要放了。谁知哄动了里甲,便要执定送官。将二人竟自捉了下船,直至杭州。次早,送府投首。大守见众口一词,况黄尼二人皆无言辩,竟每人责了廿板,枷号于府门之外,看者排山塞海而来,内有好事者,作诗八句,以嘲了凡,诗曰:五更三点寺门开,多少豪华俊秀来。
佛殿化为延婿馆,钟楼竟似望夫台。
去年弟子曾怀孕,今岁尼姑又带胎。
可惜后园三宝地,一年埋了许多孩。
竟书成大字,贴于府壁。见者无不相笑。
且说明因寺里因出门捉去之时,里边并不知道,在黄家当里,只说黄焕之在寺中,并不来寻;云净庵只疑了凡在明因寺里,又不在意;知客日夜盼望,黄郎不见到来,只说当中料理,竟不知枷于杭州府前也。一日,知客正痴想间,忽闻叩门甚急,疑为黄郎至矣。玄空启门,见一少年云:“求见知客”。玄空只得报将进去。知客因为蓄发,不便见人,又着玄空间道:“姓甚名谁,有何事故到来?”那少年答道:“我乃知客兄弟,田元便是。”知客早已听见,忙出相见,悲喜两生。便间:“兄弟;闻你在徽州躲避,一向可好么?”田元道:“蒙姐姐垂念,小弟一到徽州,恰好遇王家兄弟为媒,把小弟赘在黄家为婿,故此身安。今权奸已被直臣苦谏,冰山一解,势皆倒矣。圣上把从前避害之家,有无罪罚一应赦免,今我家亦赦回籍,田产依先给还。小弟先来报姐姐,即往府衙,一面具呈领给去也。”知客见说,满面欢喜道:“谢天谢地,不期也有今日。”说:“弟妇几时得会么?”田元道:“他父亲随后同他来,今即去,待弟一回同姐姐一齐往家中去住,重整家园。”说了出门。
次早,已到杭州。一到府前,只见许多人拥着看那尼姑。少年田元上前一看,见枷条上写着枷号,好骗尼僧犯人一名黄金色,只听见一人说道:“这个后生快快活活一个人,恰在这里吃这般样苦。”田元问道:“兄知他是什么样人?”那人说道:“他是徽州府人,家中开一当铺,在于临平镇上,因结识了尼姑,家中妻子死了,也不回去。他在家中十分快活,今日反受这般苦楚。”田元待要再问,恰好响了三梆,即时换了衣中,进了衙门,上堂行礼。太守看见手本,方知乃同年田副使之子,留至后堂吃茶。田元禀称:“小侄蒙老伯覆庇,蒙圣上给还田产等物,求老伯推爱先人,求示给领。”大守道:“领教。”又说:“贤侄还有别事见教么?”田元禀道:“适见府门外枷号好骗僧尼黄金色,小侄实见不平。向因在临平当内攻书,偶尔闲步往尼庵经过,恰遇尼姑出门别干,凑着一班光棍,一时起意活捉前来。止望将钱解赎,谁知当内尚未知之,那有银子,只得送府。今黄生又无人寄信,连这三餐不给,死在旦夕,可恨这班光棍,老伯还该细审重处才是。”太守道:“领教。”遂至堂上,一面取犯人开枷,一面差人拿临平镇上光棍重责。须臾,二犯开枷释放,道:“黄金色回家,尼姑了凡还俗听嫁。”不题。
且说田元归来,见了姐姐。向时逃散家人听见物归原主,一齐都走拢来,到庵相见,叩头求收。田元回道:“你各人且回,待我调停端正,你须再来。于是遂同向日管帐之人清还产业,及原先一应所失物件,有无之间,依先成一宦门规矩,即请了田小姐到长安归家居住。本空、玄空二尼随侍,把明因寺暂时封锁。恰好徽州黄家,送着女儿,到田衙完聚。田元接进丈人住下,整酒以待,即日着人往临平镇上寻儿子黄金色到来相会。入到当中寻取,当中诸人曰:“一向在明因寺读书,久不来了。”着人陪往明因寺,只见封锁好了,竟无下落,正在疑想之间,只见焕之同着了凡投寺而来。两边见之,各吃一惊,焕之见寺门封锁,好生惊恐。及问两边的人,皆不知细的,只得同了来人忙到长安来见父亲。一见田元出接,并不知来意,延进内厅,见了父亲。拜见岳父,妹子同了知客出来,心下惊喜不定。知客细说始未,方知妹夫即妻子之弟田元也。焕之禀过父亲:“妹夫之姐,即媳妇也。”于是开闻喜筵,团圆欢庆。焕之密令了凡蓄发,以报同他受罪之情。又过年徐,一妻一妾随到徽州拜见父母。那林苑花多年不见丈夫,如得珍宝一般,后奋志攻书,进了徽州府学。后复往杭州,厚赠明因寺本空、玄空,并云净庵老尼。好事者作《金簪传奇》行于世,予今录之,与《玉簪记》并传,可为双美乎。
尼姑生来头皮光,
拖了和尚夜夜忙。
三个光头好似师弟师兄拜师父,
只是铙钹缘何在里床。
元朝杭州临平镇上有一尼姑梵林,曰明因寺。层峦耸翠,烟雾横斜,飞阁流丹,琉璃鳞次,幢幢飘舞,宝盖飞扬,瓶插山花,炉焚降檀,正是:
琪树行行开白社,香云蔼蔼透青香。
寺中一个老尼,年三十二岁,法名本空。有一少尼,年二十四岁,法名玄空。其年万历已丑岁,有一宦家,姓田,住于长安,因事被逮。小姐年方二八,因而避入明因寺,投师受戒,法名性空。本空见他性格幽闲,态度清雅,况几席间自多吟咏,丰姿异常,使彼为知客。但是宦家夫人小姐到寺烧香,随喜,都是知客陪伴。此寺向灵,游客光棍因而生事,本空具呈本府,求禁游客。太守将宋朝仁烈皇后手书三十二字与尼贴于本寺云:
众生自度,佛不能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罪从心生,还从心灭。
于是门禁甚严,人罕得进。惟每年六月十九日,观音成道良辰,是日,大开寺门。二三女尼集于殿上诵经,人可直抵寝室。
次年庚寅六月十九,满镇男女集聚在寺,但见知客颜色殊丽,体态妖烧,见者无不啧啧垂涎。适值镇上典当铺内,徽州黄廷者,名金色,字焕之,乃当中银主。美貌少年,俊雅超群,慷慨风流,美哉蕴藉。因慕西湖山水,在临平镇上当中读书,便往西湖游玩。也不期十九日观音胜会,他闻知即往随喜一番。一到殿前,偶见知客,如醉如痴,在殿角头踱来踱去,哪里肯回。本空每因缺乏,往当典钱,见他常在当中,与徽人谑笑,有些面识,因此拿一杯香茶叫道:“相公过来请茶。”那焕之听见,满心欢喜,过来与本空玄空二尼施礼。见了知客,分外深深作揖道:“多谢师父美情,小生正渴;如得琼浆。念小生何敢当之。”老尼道:“清茶何劳致谢。”那焕之口里喃喃答应,眼睛不住的一眼看了知客。性空也动心情,见他不经的一眼看着,恐旁人看觉,托事进去。焕之见去,如失珍宝一般怏怏不乐。不觉天色将晚下来,道场已散,再望不见出来,再住也不象样,只得别了本空玄空,取道归去。
到得当中,一心想念,次日复去,寺门紧闭无人,求开不得复观矣。到了七月中旬,本空持衣一件,到当中典钱,恰好焕之突出,见了本空,笑容可掬道:“日前重蒙赐茶,请师父到里边待茶。”本空只得进到书房坐下,命仆烹茶相待道:“师父,你出家人,典钱何用?”本空道:“乃知客命来典的。因他父母是显宦,一时被权臣潜害进京,后来俱故在京师。今乃中元令节,是目莲救母升天之日,各家追荐亡魂,知客思念父母,无钱使用,故着我来典钱。”焕之笑道:“原来知客这般孝顺,不枉缙绅之家。我有钱一千,烦送使用,此衣送还。”本空再三恳留,焕之立意送与。归与知客言及高情,知客已知十九日留茶之人,惟笑而已。未免将钱使用。过得几日,一官家夫人欲诵《法华经》道场一昼夜,受得衬银二两,知客挽本空加利送还黄生。本空送去,黄生留坐于房。焕之笑曰:“师父差矣,我因功名蹭蹬,方将捐资助修殿字,些须微物要还,前日何不留衣为质。”留吃了茶,坚辞不收而别,本空回,以黄生之言语之。知客曰:“黄郎何如人,乃能喜舍如是那。”于时欲标隐情,遂手制点心数百枚,浼本空持去。焕之见说知客手制送他,喜出望外道:“师父,喜杀小生也。”便留他到后房,着童子炊煮,同与师父享之。于是二人对坐,各以眉目传情。黄郎想到,若不先制此人,终难做事。其时四顾无人,上前搂住。本空尚在青年,心火难按,顺从其意。须臾事毕。厚赠本空道:“我有金簪一枝,乞转送知客。”本空曰:“郎君得陇望蜀乎?”焕之笑曰:“真我知心人也。”辞去到寺,见了知客道:“黄郎着我送你一只金簪。”知客曰:“此物奚为至哉。”掷于地下。本空讶曰:“彼以喜舍我们,何得怪乎。”知客曰:“此非师所知也。”本空说:“何所见而知之?”知客曰:“黄家当开几年矣?”尼曰:“我务小时开的,想有三十余年矣”,知客说:“黄郎几年上来的?”尼曰:“我已见他三年矣。”知客曰:“三年间曾有喜舍否?”尼曰:“嘻舍出一时善心,向来曾未有也。”知客曰:“据师之言,黄郎实有他意,非喜舍也。”尼曰:“如今此簪何以应之?”知客曰:“这事不难,师可即持簪去说与黄郎檀越,既以善心喜舍,合寺并皆感德。今擅越且收贮此簪,待鼎新殿字,一时来领白金耳。他若无他言,师且严之。如有他意,必然另有一番说话,师悉记取归来,说与我知。”尼只得又去,焕之笑曰:“师父来何速也。”本空取出金簪。送还,又将知客所言,一一说之。焕之曰:“此语我已知之。有书数行,幸为我致意知客,乞师万勿见阻。”尼曰:“事成之后,何以谢我?”焕之曰:“成事之后,当出入空门耳。”尼曰:“快写”。焕之援笔写曰:
自谒仙姿,徒深企想。缘悭分浅,不获再睹丰仪。欲求西域金身,见怜下士,愧非汉武,莫降仙姬。切切痛肠,摇摇昼夜。聊具金饵,以作赞仪。不过谓裴航之玉杵臼,他日一大奇事耳,奈何不概存也。
本空得书持归,送与知客。性空拆而视之,笑而不言。次日,取纸笔复书云:
操凛冰霜,披缁削发。空门禅定,倏尔将期。忽承金簪宠颁。如纳清蓝之内。虽深感佩,不敢稽留。谨蹈不恭,负荆异日。
浼本空送去。焕之一见读之,愈增思慕。于是留尼云雨,私赠金帛,要图方便。尼许以乘机遘会,通你消息。焕之叮嘱再三。辞归,见知客微露其机,说:“书呆见回书,称赞不已,一心想着天鹅肉吃哩。”知客笑曰:“年少无知,人人皆如此,不要理他便了。”口内虽与本空如此说着硬语,心中早已软了。时时在念,每每形于纸笔。有一首诗书完,放于砚匣之下,诗云:断俗入禅林,身清心不清。
夜来风雨过,疑是叩门声。
且说黄焕之自后朝思暮想,废寝忘飨,欲见无能,欲去不舍,一日,踱至前村云净庵,信步走到庵中。恰好这日老尼姑道人一个也不在庵,止有小尼姑年长廿一岁,名唤了凡,生得肌如白雪,脸似夭桃,两眼含秋,双眉敛翠。忽见了黄焕之道:“相公何来?”焕之慌忙答礼道:“特来随喜。”仔细把了凡一看,生得不下于知客。道:“贤尼共有几位上人?”了凡曰:“止得一个老师,一个烧火老道人,仅三人而已。”焕之见说:“请令师相见。”曰:“家师去买办果品香烛去了。有失迎候,请相公少坐。待小尼烹茶奉贡”。焕之道:“宝庵自有道人,何劳亲去煮茶。”了凡道:“随家师挑着素品之类,因此不在。”焕之听见。止得他独自一个,心下又想起念头道:“明因寺杳无音信往来,若得他与我如此,做一帮手,必妥当矣”。便笑道:“小师父,明因寺知客师父曾会过么?“了凡曰:“极相知的。”又曰:“师父可认字否?”曰:“经典上朝夕诵读,虽不广博,略略晓得几个。”焕之曰:“师父可曾见《玉簪记》么?”了凡知他挑他,故意说实不曾见。焕之笑曰:“可晓得潘必正与陈妙常的故事否?”了凡说:“他二人如今在阴司地狱里坐。”焕之说:“这不过小小风流,怎生便得下狱。”了凡道:“事虽然小,不知怎生得这般重罪。”焕之笑曰:“小师父,你可晓得情轻法重么?如今我与师父奈合要知法犯法了,”小尼说:“相公,我是没发的,说也没用。”焕之见他甚有情兴,便上前抱住要去亲嘴。小尼再三推阻道:“叫将起来,看你怎么。”焕之笑道:“你跷将起来,我便直入进去”。放出气力,抱至幽室,扯下小衣,直抵其处。原来是半路出家的,且是熟溜得好。小尼道:“可恨你这恶少年,见了妇人便要如此。”焕之曰:“谁叫你生此好容之态。一时情兴勃然便要如此”。两下津津有味,情不能舍。“约你明日可来得么”?了凡说:“明日王衙夫人在此诵经,后日初十也不能得,直至中秋二鼓,我掩上山门,你可悄地进来,我俟你便了。”焕之大喜道:“我如期有事与你商量,不可失约。”了凡曰:“不劳分付。”两下辞别,焕之洋洋得意而归,即思面谋知客之计。
等得到了中秋当中,管理人等请他赏月,但见:
关山一点,风月双清,碧海结其愁容,青天明其心事。华非蜡烛,方正可中庭。朗中明楼,五夜浑同间气。春秋异惑,夷夏同看。吃瓜子于桥头,劈莲房于水底。童唱新声之曲,婢传长恨之歌。俯仰松林,如行水藻。徘徊江槛,似沼冰壶。桂魄长生,梭女应态比色;巍楼高峙,嫦娥若不胜寒。未识古时,几经兴废。何知此后,照许悲欢。玉人歌舞,嘻残树稍之光。妾妇嗟夫,漫顾楼西之影。别怜儿女,会忆瑟樽。欲将丝络挽回,岂许槐阴障隔。自上弦而至生魄,未尝一夕废游。或畅饮而与清谈,何片时无友,守拙几同待免,分身愿化为峪。襟怀寂寞,几忘流连暮旦。酬酌酪叮,直欲稳睡中宵。焕之其意不在酒,便托辞曰:“前村有约赏月,必不可辞。诸兄尽兴待我,领彼盛情便来。”遂出了当中,一步步走到庵中。
约莫二更时分,四顾无人,把门一推,是挂上的。心下不然。只听得起拴响,那门已扯开半扇。焕之捱身进去,随手拴上。见了凡素袂相迎,焕之在月光之下看他,比前日越加娇媚。做出许多爱慕之情。问:“二老人家可安寝了么?”了凡说:“他们心无挂念,此时熟睡之矣。看此月色,未忍撇他,与你月下谈心如何?”焕之曰:“最好。”了凡曰:“君年几何,那方人氏,姓甚名谁,有无妻室?”焕之曰:“我姓黄,名金色,别字焕之。年已二十一岁。徽州休宁人氏。聘妻左氏,尚未成婚。先收爱妾林苑花在家。十八岁上到本镇当内攻书。”了凡曰:“观君襟怀潇洒,态度风流,我欲从你为第三室,心下如何?”焕之大喜道:“难得爱卿一点真心,令我何福消受。当此月明之下,交拜立誓,慢慢蓄发归家,永为夫妇。”正是:乃今已订闺中妇,自后休敲月下门。二人立誓已毕,了凡曰:“以月为题,聊诗一首,以纪其事。”诗云:
碧天云净展琉璃,三五良宵月色奇。
轮满已过千世界,明宵尤讶一痕亏。
向劳王斧修轮影,愿借金风长桂枝。
人对嫦娥同设誓,赏心端不负佳期。
了凡持此诗到知客房,以说他,知客起身不语。久之曰:“何偶有私,心原无染。”了凡曰:“倘有知心客,我愿为君图。”知客起索前诗,了凡据袖不与。固问其人,矢瞩客附耳细说其故。了凡曰:“莫非黄郎乎?”知客点首曰:“然。”了凡曰:“黄郎温柔如玉,尔真谓得所配矣。遂出珍珠同心结二物,诗一首,奉与知客。诗曰:
累累珍珠结,相将到大罗。
知音频怅望,莫掷谢鲲梭。
知客曰:“此从何来?”了凡曰:“尔心上人托我致意,向蒙慨允,愿结同心,得叙佳期,粉身以谢。”知客郝然笑曰:“某落发空门,何能为黄郎作儿女态那。”了凡曰:“尔未识人道之乐耳。倘饱其味,日拥黄郎不令归矣。”知客曰:“黄郎何足牵我方寸。”了凡累促回音,知客不肯。又促再三,知客拂笺写曰:
郎情温似玉,妾意坚如金。
金玉两相契,百年同此心。
了凡辞出明因寺,就道往黄家。当中焕之接见,引入内房,出知客回诗,诵之大喜,拴上房门与之谑浪良久而别。
且说黄金色聘妻左氏,年已及弃。见夫家未有迎娶之期,郁郁不乐,久之成病,名医妙药,石上浇水。父母知其心病,令媒的往黄家催娶。黄家即时修书,差人到临平投下,焕之看了进退两难,蜘蹰未决。即往云净庵,浼了凡转知客。了凡只得为黄郎投明因寺而来,与知客相见,言黄郎想切,求促会晤,知客泣下曰:“我非草木,不尽人情。第人遥见阻,黄郎能飞渡乎。”了凡曰:“只要你订一佳期,我导引尔室如何?”知客俯首不言。了凡曰:“业已许之,迟疑何益。”促之再四,知客启笥取白绫帕题诗于上,诗曰:
妾年方入弃,那知月下期。
今宵郎共枕,桃瓣点春衣。
那了凡持去,密地送与焕之。见帕上之诗,十分大喜,不意果然犹处子也。喜跃过望,巴不得到天晚,共了凡同去。且说临平镇上,有光棍五六人,专在本地闯祸。若寻出事来,内中做歪做好,假意赞助,诈得银子,大家平分,以诈人为业,终日在街坊觉察。人家有事,幸灾乐祸,一有些须小事,便捕风吹火,弄得老大起来,这是他们的主意上头了。他这些人,每每见黄焕之在明因寺前,云净庵里走着,心下怀疑。初然见他是个财主,又是读书之人,不敢惹他。后来见本空、了凡绸缪日甚,便是勾尼姑,乃是人人可捉之事,况是有钱之人。小小雏儿,若不捉他,却不当面错过一椿好买卖也。于是暗埋机局,分头缉探。这一番,焕之留了凡吃了夜饭,至黄昏悄悄而来。将近明因寺,远远望见有人探望,似有心捉获之状,不敢近前,只得退回避去,如是两次。见前面人如把守者,遂归当中,留了凡同寝。但心中大失所望,夜来知客久埃,直到四更不至,深自悔恨,题诗怨曰:
嫩暮未经风雨润,柔条先被雪霜催。
从今不学闲花草,总是春来也不回。和衣就寝。天明,了凡突至,曰:“夜来有五六人同守寺门,不能前进,我同黄郎直至四鼓方回,特令我早来请罪,并结佳期。”知客忧形于色,以诗赠了凡。了凡曰:“汝恨黄郎,莫饮冰水。”知客曰:“谁似你登门觅汉,惯品玉萧。”了凡曰:“汝未见黄郎,便知玉萧好品那?今晚始尝之如何?”知客曰:。‘寺外有人,莫要如此,再待后看。必须无觉察者,方可再图。”了凡曰:“若是有人伺候,必不进来。毋劳嘱我。”别去。且说这班光棍聚语曰:“昨晚分明见有二人隐隐约约投寺而来,后来徘徊遁去,如之奈何?”内一人唤名王七,原是田副使家中走狗的人,他明知寺内知客是仕人小姐,不好在众人面前说得原故,道:“你们做事真真莽撞,比如捉贼见贼,捉奸见双,奸夫不曾进内,反把守了寺门,何由而入?必须放他进内,从从容容,慢慢为之方可,”众人一齐笑道:“王七哥之言极是。”遂皆散去。
至晚,了凡约了焕之,慢慢走至明因寺。见四顾无人,把门轻轻扣了几下,只见本空出来开门。放了二人进内,引至知客内房相见,欢喜至极,玄空摆出酒肴,五人坐在一桌,姿情畅饮。了凡斟酒一杯,奉黄郎曰:“郎饮合欢杯,娇花醉后开。”复斟酒一杯,奉知客曰:“相逢成夜宿,檀越雨云来。”五人大笑。焕之曰:“日前家父有书来云,聘妻左氏病势危迫,促我归娶。我内恋爱芳卿,不忍归家。不期今早讣音已至,鸣咽不已。今芳卿宦室娇姿,向云门权避,今蒙不弃,以结三生。借了凡为媒,本空主婚,对天盟誓,以图偕老。”大家一齐道好,玄空列香烛于佛前,促二人对天交拜,各执一厄称庆,知客吟曰:
旋蓄香云学戴花,从今不着旧袈裟。
宁操井臼供甘旨,分理连枝弃法华。
越宿顿知鸳被暖,乍妆殊谓凤钗奢。
禅心匪为春心腻,女子生而愿有家。
欢至三鼓,各皆就寝,焕之抱知客而睡,知客谓黄曰:“平生未识灯花开,倏到花开骨尽寒。愿郎爱护勿恁颠狂”。黄以白竣帕取红,知客娇啼不胜。黄取灯下一看,曰:“桃瓣验矣。”知客留注黄郎在寺读书,勿许出来,恐被人捉获着。往来取办,俱是了凡,自到待发长后,同到黄门。这班光棍久察不见,只疑外未及内,不知在内而不出外也。在已年余,知客发已成妆矣,黄郎回当中理治备于归,竟日放心出入。早已有人算计。一夕,黄有急事要到当中,方启寺门,一个光棍把焕之缚注,连了凡扯了道:“好个修行清净法门,敢为着这般污事。我们如今捉他。二人到官,凭官正法。”焕之讨饶,情愿出银求免。在于光棍本欲诈钱到手,便假意要放了。谁知哄动了里甲,便要执定送官。将二人竟自捉了下船,直至杭州。次早,送府投首。大守见众口一词,况黄尼二人皆无言辩,竟每人责了廿板,枷号于府门之外,看者排山塞海而来,内有好事者,作诗八句,以嘲了凡,诗曰:五更三点寺门开,多少豪华俊秀来。
佛殿化为延婿馆,钟楼竟似望夫台。
去年弟子曾怀孕,今岁尼姑又带胎。
可惜后园三宝地,一年埋了许多孩。
竟书成大字,贴于府壁。见者无不相笑。
且说明因寺里因出门捉去之时,里边并不知道,在黄家当里,只说黄焕之在寺中,并不来寻;云净庵只疑了凡在明因寺里,又不在意;知客日夜盼望,黄郎不见到来,只说当中料理,竟不知枷于杭州府前也。一日,知客正痴想间,忽闻叩门甚急,疑为黄郎至矣。玄空启门,见一少年云:“求见知客”。玄空只得报将进去。知客因为蓄发,不便见人,又着玄空间道:“姓甚名谁,有何事故到来?”那少年答道:“我乃知客兄弟,田元便是。”知客早已听见,忙出相见,悲喜两生。便间:“兄弟;闻你在徽州躲避,一向可好么?”田元道:“蒙姐姐垂念,小弟一到徽州,恰好遇王家兄弟为媒,把小弟赘在黄家为婿,故此身安。今权奸已被直臣苦谏,冰山一解,势皆倒矣。圣上把从前避害之家,有无罪罚一应赦免,今我家亦赦回籍,田产依先给还。小弟先来报姐姐,即往府衙,一面具呈领给去也。”知客见说,满面欢喜道:“谢天谢地,不期也有今日。”说:“弟妇几时得会么?”田元道:“他父亲随后同他来,今即去,待弟一回同姐姐一齐往家中去住,重整家园。”说了出门。
次早,已到杭州。一到府前,只见许多人拥着看那尼姑。少年田元上前一看,见枷条上写着枷号,好骗尼僧犯人一名黄金色,只听见一人说道:“这个后生快快活活一个人,恰在这里吃这般样苦。”田元问道:“兄知他是什么样人?”那人说道:“他是徽州府人,家中开一当铺,在于临平镇上,因结识了尼姑,家中妻子死了,也不回去。他在家中十分快活,今日反受这般苦楚。”田元待要再问,恰好响了三梆,即时换了衣中,进了衙门,上堂行礼。太守看见手本,方知乃同年田副使之子,留至后堂吃茶。田元禀称:“小侄蒙老伯覆庇,蒙圣上给还田产等物,求老伯推爱先人,求示给领。”大守道:“领教。”又说:“贤侄还有别事见教么?”田元禀道:“适见府门外枷号好骗僧尼黄金色,小侄实见不平。向因在临平当内攻书,偶尔闲步往尼庵经过,恰遇尼姑出门别干,凑着一班光棍,一时起意活捉前来。止望将钱解赎,谁知当内尚未知之,那有银子,只得送府。今黄生又无人寄信,连这三餐不给,死在旦夕,可恨这班光棍,老伯还该细审重处才是。”太守道:“领教。”遂至堂上,一面取犯人开枷,一面差人拿临平镇上光棍重责。须臾,二犯开枷释放,道:“黄金色回家,尼姑了凡还俗听嫁。”不题。
且说田元归来,见了姐姐。向时逃散家人听见物归原主,一齐都走拢来,到庵相见,叩头求收。田元回道:“你各人且回,待我调停端正,你须再来。于是遂同向日管帐之人清还产业,及原先一应所失物件,有无之间,依先成一宦门规矩,即请了田小姐到长安归家居住。本空、玄空二尼随侍,把明因寺暂时封锁。恰好徽州黄家,送着女儿,到田衙完聚。田元接进丈人住下,整酒以待,即日着人往临平镇上寻儿子黄金色到来相会。入到当中寻取,当中诸人曰:“一向在明因寺读书,久不来了。”着人陪往明因寺,只见封锁好了,竟无下落,正在疑想之间,只见焕之同着了凡投寺而来。两边见之,各吃一惊,焕之见寺门封锁,好生惊恐。及问两边的人,皆不知细的,只得同了来人忙到长安来见父亲。一见田元出接,并不知来意,延进内厅,见了父亲。拜见岳父,妹子同了知客出来,心下惊喜不定。知客细说始未,方知妹夫即妻子之弟田元也。焕之禀过父亲:“妹夫之姐,即媳妇也。”于是开闻喜筵,团圆欢庆。焕之密令了凡蓄发,以报同他受罪之情。又过年徐,一妻一妾随到徽州拜见父母。那林苑花多年不见丈夫,如得珍宝一般,后奋志攻书,进了徽州府学。后复往杭州,厚赠明因寺本空、玄空,并云净庵老尼。好事者作《金簪传奇》行于世,予今录之,与《玉簪记》并传,可为双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