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 lì

阴历

  • 拼音:yīn lì
  • 注音:ㄧㄣ ㄌㄧˋ
  • 繁体:陰曆

基本意思

阴历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汉历)。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古历、汉历、夏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夏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阴历 yīnlì

[lunar calendar] 历法的一类,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制定,通常所说的“阴历”指中国旧时用的历法,就是夏历。也说“农历”

辞典解释

阴历yīn lì ㄧㄣ ㄌㄧˋ

一种历法。根据月球绕行地球的周期而制定。像回历以十二次月圆当作一年,便是典型的例子。至于我国自古沿用至今的农历,虽然通称为「阴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
也称为「太阴历」。

网络解释

阴历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汉历)。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古历、汉历、夏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夏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