闱墨
- 拼音:wéi mò
- 注音:ㄨㄟˊ ㄇㄛˋ
- 繁体:闈墨
基本意思
闱墨 别称“试录”。闱,科举时代的试院。墨,试卷。明清将乡、会试中式文章,选刻成书,明称小录,清称闱墨。考场中应试者用墨笔,送试官前再经朱笔誊写,故试卷有朱、墨二本。《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康熙九年议准:嗣后每年乡、会试卷,礼部选其文字中程者,刊刻成帙,颁行天下。一应坊间私刻,严行禁止。”又:“三十二年复准:刊刻闱墨,务照原卷,若考官不照原卷发刻者,交部议处。” 《曾国藩家书》-收到家中寄来诸物63页:“曾受恬自南京归,余寄回银四百两,高丽参半斤,鹿胶阿胶共五斤、闱墨二十部。”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闱墨 wéimò
[selections from papers of successful condidates at imperial examination] 清代指把乡试、会试选出的文章编印成的文集
刊刻闱墨,务照原卷。——《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
辞典解释
闱墨wéi mòㄨㄟˊ ㄇㄛˋ科举时代乡、会试选印发行中式者的作品,称为「闱墨」。
网络解释
闱墨
别称“试录”。闱,科举时代的试院。墨,试卷。明清将乡、会试中式文章,选刻成书,明称小录,清称闱墨。考场中应试者用墨笔,送试官前再经朱笔誊写,故试卷有朱、墨二本。《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康熙九年议准:嗣后每年乡、会试卷,礼部选其文字中程者,刊刻成帙,颁行天下。一应坊间私刻,严行禁止。”又:“三十二年复准:刊刻闱墨,务照原卷,若考官不照原卷发刻者,交部议处。”《曾国藩家书》-收到家中寄来诸物63页:“曾受恬自南京归,余寄回银四百两,高丽参半斤,鹿胶阿胶共五斤、闱墨二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