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ǔ dié

谱牒

  • 拼音:pǔ dié
  • 注音:ㄆㄨˇ ㄉㄧㄝ ˊ
  • 繁体:譜牒

基本意思

谱牒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即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史籍。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晋太元中,贾弼撰《姓氏簿状》,子孙相传,号为贾氏谱学。梁王僧孺因贾弼旧本,改撰《十八州谱》等书,号为王氏谱学。北魏太和中,诏诸郡中正各立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名“方司格”。唐时路敬淳、柳冲、韦述等都讲明谱学。太宗、武后时曾修订《氏族志》。五代以后,谱学渐衰。郑樵《通志》著录谱系六种、一百七十部;至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时,所存者不过数家。明清地主阶级仍多编修族谱。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亦作"谱谍"。 2.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

辞典解释

谱牒pǔ diéㄆㄨˇ ㄉㄧㄝˊ

记述氏族世系的书。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也称为「谱第」。

网络解释

谱牒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即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史籍。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晋太元中,贾弼撰《姓氏簿状》,子孙相传,号为贾氏谱学。梁王僧孺因贾弼旧本,改撰《十八州谱》等书,号为王氏谱学。北魏太和中,诏诸郡中正各立本土姓族,次第为举选,名“方司格”。唐时路敬淳、柳冲、韦述等都讲明谱学。太宗、武后时曾修订《氏族志》。五代以后,谱学渐衰。郑樵《通志》著录谱系六种、一百七十部;至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时,所存者不过数家。明清地主阶级仍多编修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