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 tǔ

茅土

  • 拼音:máo tǔ
  • 注音:ㄇㄠˊ ㄊㄨˇ
  • 繁体:

基本意思

茅土 茅土,汉语词汇。 拼音:máo tǔ, 指王﹑侯的封爵。 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后遂以“茅土”:指王﹑侯的封爵。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

辞典解释

茅土máo tǔㄇㄠˊ ㄊㄨˇ

古代天子以五色土为社祭的祭坛,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包以白茅,覆以黄土,给受封者在封国内立社,称为「茅土」。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网络解释

茅土

茅土,汉语词汇。
拼音:máo tǔ,
指王﹑侯的封爵。 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后遂以“茅土”:指王﹑侯的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