祓禊
- 拼音:fú xì
- 注音:ㄈㄨˊ ㄒㄧˋ
- 繁体:
基本意思
祓禊 祓禊,古代中国民俗,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薛君《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笃《祓(fú)禊(xì)赋》)。 三国 魏 以前多在三月上巳, 魏 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刘桢《鲁都赋》)。 祓: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犹祓除。古祭名。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薛君《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笃《祓禊赋》)。三国魏以前多在三月上巳,魏以后但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刘桢《鲁都赋》)。辞典解释
祓禊fú xìㄈㄨˊ ㄒㄧˋ古人在水边戒浴,以除不祥的一种祭祀。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虽行祓禊之饮,即用春搜之仪。」
英语 exorcistic ablutions
网络解释
祓禊
祓禊,古代中国民俗,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薛君《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笃《祓(fú)禊(xì)赋》)。 三国 魏 以前多在三月上巳, 魏 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刘桢《鲁都赋》)。祓: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