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è shǔ

社鼠

  • 拼音:shè shǔ
  • 注音:ㄕㄜˋ ㄕㄨˇ
  • 繁体:

基本意思

社鼠 社鼠(学名:Niviventer niviventer),是鼠科、白腹鼠属的动物。社鼠属中型鼠类,身体细长,尾长大于体长。夏毛中刺状针毛较多,背毛棕褐色调较深;冬毛中刺状针毛较少,背毛略显棕黄色。 社鼠善于攀爬,行动敏捷,多夜间活动,食性杂,喜食各种坚果、嫩叶或少量昆虫,每年可繁殖3-4胎,每胎产仔鼠4-5只,主要栖息于丘陵树林、竹林、茅草丛、荆棘丛生的灌木丛或近田园、杂草间、山洞石隙、岩石缝和溪流水沟茅草中,分布于中国、不丹、印度、尼泊尔。 社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概述图来源:)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社庙中的鼠。比喻有所依恃的小人。

辞典解释

社鼠shè shǔㄕㄜˋ ㄕㄨˇ

比喻有所倚恃的奸人。参见「城狐社鼠」条。
《俚言解.卷二.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言得所依凭也。」

网络解释

社鼠

社鼠(学名:Niviventer niviventer),是鼠科、白腹鼠属的动物。社鼠属中型鼠类,身体细长,尾长大于体长。夏毛中刺状针毛较多,背毛棕褐色调较深;冬毛中刺状针毛较少,背毛略显棕黄色。
社鼠善于攀爬,行动敏捷,多夜间活动,食性杂,喜食各种坚果、嫩叶或少量昆虫,每年可繁殖3-4胎,每胎产仔鼠4-5只,主要栖息于丘陵树林、竹林、茅草丛、荆棘丛生的灌木丛或近田园、杂草间、山洞石隙、岩石缝和溪流水沟茅草中,分布于中国、不丹、印度、尼泊尔。
社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概述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