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kū

石窟

  • 拼音:shí kū
  • 注音:ㄕˊ ㄎㄨ
  • 繁体:

基本意思

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石窟 shíkū

(1) [grotto]∶古时一种就着山崖开凿成的寺庙建筑,内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和石刻等

敦煌石窟

云岗石窟

(2) [cave]∶山岩上的洞

辞典解释

石窟shí kū ㄕˊ ㄎㄨ

泛指依山岩凿成的石室。
《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郭瑀传》:「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物异》:「儛溪古岸石窟有方镜,径丈余,照人五脏。」

内有石刻佛像或叙述佛教故事壁画的石洞,如我国的敦煌、云岗和龙门石窟。

英语 rock cave, grotto, cliff caves (often with Buddhist statues)​

德语 Grotte (S)​

法语 grotte (de roche ou falaise)​

网络解释

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