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痢
- 拼音:bái lì
- 注音:ㄅㄞˊ ㄌㄧˋ
- 繁体:
基本意思
白痢 科普中国病名。痢疾便下白色黏冻或脓液者。古称白滞痢。临证须辨寒热。《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白痢者,由肠虚而冷气客之,搏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故为白痢也。”其症便下如冻胶或鼻涕,兼见腹痛,后重,不能食,小便清利,或手足厥冷等。由寒湿凝滞,脾阳受伤所致。若症见痢下白色,黏冻多脓,腹痛,里急后重,小便赤涩者,属湿热为患。《张氏医通》卷七:“白痢初起,里急后重,频欲登圊,及去而所下无多,才起而腹中复急,皆湿热凝滞所致。
词语解释
辞典解释
白痢bái lìㄅㄞˊ ㄌㄧˋ中医上指大便中含白色或鼻涕样黏液的痢疾。
一种幼畜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白痢杆菌,患病的动物粪便很稀。
英语 dysentery characterized by white mucous stool, white diarrhea
法语 dysenterie avec évacuation du mucus blanc ou des selles purulen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