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鉢羅
- 拼音:bì bō luó
- 注音:ㄅㄧˋ ㄅㄛ ㄌㄨㄛˊ
- 繁体:毕钵罗
基本意思
毕钵罗 毕钵罗即菩提树。“毕钵罗”是梵语 पीपल的音译,拉丁注音有多种:Pippala、Peepul、Peepal,汉译音译则更不相同,如法显《佛国记》音译为“宾波罗”,玄奘《大唐西域记》音译为“卑钵罗”等,在印度、尼泊尔还称该树种为Ashwattha。1753年,确定该植物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iosa L.。这是一种原生印度次大陆的被子门桑科榕属的大型乔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极易存活,而且树冠很大,人们常在树荫下休憩,因此佛祖在此树下证得“三藐三菩提”是偶然中的必然。“菩提”为梵文बोधि(拉丁注音: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悟、智慧等。将毕钵罗树尊称为菩提树,从佛祖在世时即已如此,“菩提树”的梵文注音为:bodhivrksa,其后缀-vrksa的意思是“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毕钵罗树被引种中土,“菩提树”成为该树种的固定中文名称,并成为植物学中文标准名称,对应的英语翻译是“Bodhi Tree”。 菩提树在伤口处会分泌出乳汁,可提取硬性橡胶,花可以作为药材入药。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台湾等地以及中南半岛。菩提树可用于寺院、街道、公园作行道树。 菩提树是斯里兰卡的国树,印度比哈尔的邦树,台湾花莲的县树。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网络解释
毕钵罗
毕钵罗即菩提树。“毕钵罗”是梵语 पीपल的音译,拉丁注音有多种:Pippala、Peepul、Peepal,汉译音译则更不相同,如法显《佛国记》音译为“宾波罗”,玄奘《大唐西域记》音译为“卑钵罗”等,在印度、尼泊尔还称该树种为Ashwattha。1753年,确定该植物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iosa L.。这是一种原生印度次大陆的被子门桑科榕属的大型乔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极易存活,而且树冠很大,人们常在树荫下休憩,因此佛祖在此树下证得“三藐三菩提”是偶然中的必然。“菩提”为梵文बोधि(拉丁注音: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悟、智慧等。将毕钵罗树尊称为菩提树,从佛祖在世时即已如此,“菩提树”的梵文注音为:bodhivrksa,其后缀-vrksa的意思是“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毕钵罗树被引种中土,“菩提树”成为该树种的固定中文名称,并成为植物学中文标准名称,对应的英语翻译是“Bodhi Tree”。 菩提树在伤口处会分泌出乳汁,可提取硬性橡胶,花可以作为药材入药。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台湾等地以及中南半岛。菩提树可用于寺院、街道、公园作行道树。菩提树是斯里兰卡的国树,印度比哈尔的邦树,台湾花莲的县树。
相关词语
- xiě zì lóu寫字樓
- wǔ qín xì五禽戲
- yī wā shēng一哇聲
- huáng hūn tāng黃昏湯
- jì chéng rén繼承人
- ài hún xiàn璦琿縣
- ā guì guì阿癐癐
- bǎi jiā yǔ百家語
- dīng dāng dīng叮噹叮
- zhǐ hú tou紙糊頭
- yún shuǐ zhāi雲水齋
- ài rénr (變)ài rér愛人兒
- fēi niǎo tú飛鳥圖
- wú yán qià無顔帢
- méi kǔnr (變)méi kuěr沒捆兒
- zá yuànr (變)zá yuàr雜院兒
- fèng huáng qín鳳凰琴
- tǎo gēng fàn討羹飯
- qiāo jué jūn鍬钁軍
- bú shì chù不是處
- bái luó bo白蘿蔔
- lǎo jī tóu老雞頭
- qīng yì bào清議報
- bù dòng chǎn不動產
- xiāo yáo zǐ逍遙子
- wǔ kù yǒng五褲詠
- xī liáng lè西涼樂
- lǎo yǎo chóng老咬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