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靈寺石窟
- 拼音:bǐng líng sì shí kū
- 注音:ㄅㄧㄥˇ ㄌㄧㄥˊ ㄙˋ ㄕˊ ㄎㄨ
- 繁体:炳灵寺石窟
基本意思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35公里的小积石山中。炳灵为藏语译音,是“十万佛”之意。现存主要窟龛集中在下寺沟西岸南北长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附近的佛爷台、洞沟、上寺等处,也有零星的窟像和壁画。较完整的窟龛共有195个。遗存的彩塑和石雕造像776躯,壁画900余平方米,摩崖刻石4方,石碑1通,墨书或刻石纪年铭文6处。第169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造像题铭,是目前全国石窟中最早的题记。据文献和洞窟发愿文记载,开窟始于西秦,北魏、北周、隋、唐诸代续有建造。网络解释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关词语
- guǎng gào xīn lǐ xué廣告心理學
- mǎ tīng luó shēng zhuǎn馬聽鑼聲轉
- yī mù sān zhuō fà一沐三捉髮
- xiāo huà xìng kuì yáng消化性潰瘍
- méi zuò lǐ huì chù沒作理會處
- diàn zǐ bù gào lán電子布告欄
- sào zhǒu diān dào shù掃帚顛倒竪
- dù lǔ mén zhǔ yì杜魯門主義
- diàn nǎo ruǎn tǐ yè電腦軟體業
- duō méi tǐ zá zhì多媒體雜誌
- lí bù kāi rénr (變)lí bù kāi rér離不開人兒
- pēn qì shì fēi jī噴氣式飛機
- bù shòu lǐ pàn jué不受理判決
- bù jiǎ yǐ cí sè不假以詞色
- mài zhé lún hǎi xiá麥哲倫海峽
- xiǎo fān zǐ xián hàn小番子閒漢
- duō yuán zuò yì shù多原作藝術
- zì dòng diǎn chàng jī自動點唱機
- liú ruǎn shàng tiān tái劉阮上天台
- hǎi dì gòng hé guó海地共和國
- yìng yòng xīn lǐ xué應用心理學
- jiè tī zi xià lóu借梯子下樓
- 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新文化運動
- xī wū kē xué jiǎng西屋科學獎
- ài chī zǎo ér tāng愛吃棗兒湯
- diàn huà dá lù jī電話答錄機
-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熱鍋上螻蟻
- lǎo niú tuō pò chē老牛拖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