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鼓
- 拼音:yú gǔ
- 注音:ㄩˊ ㄍㄨˇ
- 繁体:渔鼓
基本意思
渔鼓 渔鼓又称道筒、竹琴。宋代已出现,是一种流行于湖北、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区的传统乐器,常用于戏曲表演。 苏汉臣所绘《杂技孩戏》画面中(《中国音乐史图鉴》IV—9)。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渔鼓,裁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皮用猪膋上之最薄者,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外反。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者也”。 近年来,改革制成可奏旋律的新渔鼓,称琴鼓,其前身为四川民间曲艺“竹琴”伴奏乐器。由十六根长短不同的毛竹筒构成,筒一端蒙牛皮或羊皮,用竹圈紧固,分两排置于木架上。执竹箭击奏。音域D—f1。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研制成二十七音定音渔鼓。由苏州民族乐器三厂制作。音位按律吕式排列,音域f—g2。保持了传统渔鼓醇厚、文静的音色。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渔鼓,鱼鼓 yúgǔ,yúgǔ
[a percussion instrument made of bamboo] 旧时道士唱道情用的打击乐器
辞典解释
渔鼓yú gǔㄩˊ ㄍㄨˇ一种打击乐器。参见「鱼鼓简板」条。
元.戴善甫《翫江亭.第二折》:「俺出家人闲来坐静,闷来游访。……惜气养神,饮风吹露,打渔鼓,掴简子。」
元.杨讷《西游记.第一八出》:「打渔鼓高歌兴添,采灵芝快乐无厌。」
英语 percussion instrument in the form of a bamboo fish (traditionally used by Daoist priests)
网络解释
渔鼓
渔鼓又称道筒、竹琴。宋代已出现,是一种流行于湖北、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区的传统乐器,常用于戏曲表演。苏汉臣所绘《杂技孩戏》画面中(《中国音乐史图鉴》IV—9)。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渔鼓,裁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皮用猪膋上之最薄者,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外反。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者也”。
近年来,改革制成可奏旋律的新渔鼓,称琴鼓,其前身为四川民间曲艺“竹琴”伴奏乐器。由十六根长短不同的毛竹筒构成,筒一端蒙牛皮或羊皮,用竹圈紧固,分两排置于木架上。执竹箭击奏。音域D—f1。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研制成二十七音定音渔鼓。由苏州民族乐器三厂制作。音位按律吕式排列,音域f—g2。保持了传统渔鼓醇厚、文静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