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松画派
- 拼音:bā bǐ sōng huà pài
- 注音:ㄅㄚ ㄅㄧˇ ㄙㄨㄙ ㄏㄨㄚˋ ㄆㄞˋ
- 繁体:巴比鬆畫派
基本意思
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是指一群活动于1830至1880年间,在邻近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镇的法国风景画家,他们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流派,或者说是艺术家群体。他们是第一批直接对照自然写生的画家,而不是在画室中创作风景画。这种创作态度和他们的对于田园风光和人物的真实写照影响了印象主义的画风。巴比松画派的领袖人物是西奥多·卢梭(Théodore Rousseau,1812-1867)和查理·法兰斯瓦·杜比尼(Charles Franois Daubigny,1817-1878)。有些画家虽然也与他们交往,但绘画风格却不相同,如卡米耶·柯罗(Camille Corot,1796-1875),他的风景少一些真实却弥漫着光影;弗朗西斯·米勒(Fran-ois Millet,1814-1875)对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的兴趣远大于田园本身。见PLEIN AIR。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9世纪产生于法国。巴比松系巴黎近郊的一个村庄。1848年,以特奥陀·卢梭为首的部分青年画家因不满学院派的艺术和官方沙龙审查制度,先后来此定居作画。他们以农民生活、农村风景为题材,主张走出画室,“回到自然”。作品具有真实、朴素、田园诗般的风格。代表人物还有米勒、杜普雷等。网络解释
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是指一群活动于1830至1880年间,在邻近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镇的法国风景画家,他们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流派,或者说是艺术家群体。他们是第一批直接对照自然写生的画家,而不是在画室中创作风景画。这种创作态度和他们的对于田园风光和人物的真实写照影响了印象主义的画风。巴比松画派的领袖人物是西奥多·卢梭(Théodore Rousseau,1812-1867)和查理·法兰斯瓦·杜比尼(Charles Franois Daubigny,1817-1878)。有些画家虽然也与他们交往,但绘画风格却不相同,如卡米耶·柯罗(Camille Corot,1796-1875),他的风景少一些真实却弥漫着光影;弗朗西斯·米勒(Fran-ois Millet,1814-1875)对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的兴趣远大于田园本身。见PLEIN AIR。相关词语
- guǎng gào xīn lǐ xué廣告心理學
- mǎ tīng luó shēng zhuǎn馬聽鑼聲轉
- yī mù sān zhuō fà一沐三捉髮
- xiāo huà xìng kuì yáng消化性潰瘍
- méi zuò lǐ huì chù沒作理會處
- diàn zǐ bù gào lán電子布告欄
- sào zhǒu diān dào shù掃帚顛倒竪
- dù lǔ mén zhǔ yì杜魯門主義
- diàn nǎo ruǎn tǐ yè電腦軟體業
- duō méi tǐ zá zhì多媒體雜誌
- lí bù kāi rénr (變)lí bù kāi rér離不開人兒
- pēn qì shì fēi jī噴氣式飛機
- bù shòu lǐ pàn jué不受理判決
- bù jiǎ yǐ cí sè不假以詞色
- mài zhé lún hǎi xiá麥哲倫海峽
- xiǎo fān zǐ xián hàn小番子閒漢
- duō yuán zuò yì shù多原作藝術
- zì dòng diǎn chàng jī自動點唱機
- liú ruǎn shàng tiān tái劉阮上天台
- hǎi dì gòng hé guó海地共和國
- yìng yòng xīn lǐ xué應用心理學
- jiè tī zi xià lóu借梯子下樓
- xīn wén huà yùn dòng新文化運動
- xī wū kē xué jiǎng西屋科學獎
- ài chī zǎo ér tāng愛吃棗兒湯
- diàn huà dá lù jī電話答錄機
-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熱鍋上螻蟻
- lǎo niú tuō pò chē老牛拖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