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
- 拼音:zǐ shí
- 注音:ㄗˇ ㄕˊ
- 繁体:子時
基本意思
子时 (历法词汇)子时指夜半二十三时至翌晨一时,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即夜晚23:00~01:00,正子时为午夜12:00时,相对于 正午时中午12:00。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一年之中,冬至所在月,称子月,即夏历十一月。 但周朝历法以子月为正月、元月、一月,但《史记》中只换算月份为夏历,年号不变换。 子时是指内丹术大小周天功法中,可以开始起火的时机,又称冬至。所以用十二地支中的子时,因为子时是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唒、戌、亥)的开始.所以《类经图翼》上说:“子者阳生之初。”冬至也是指这个意思,如《通讳·孝经援神契》上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阳始至称为一阳生,或一阳来复,在《易经》卦象上则用复卦来表示。因为复卦上五爻是阴“—,而初爻(最下一爻)已成为阳“一”.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子时 zǐshí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1 p.m.to l a.m.] 旧式计时法指夜里十一点钟到一点钟的时间
辞典解释
子时zǐ shí ㄗˇ ㄕˊ古代以十二地支计时。子时是指夜晚十一时到一时的时间。
网络解释
子时 (历法词汇)
子时指夜半二十三时至翌晨一时,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即夜晚23:00~01:00,正子时为午夜12:00时,相对于 正午时中午12:00。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一年之中,冬至所在月,称子月,即夏历十一月。 但周朝历法以子月为正月、元月、一月,但《史记》中只换算月份为夏历,年号不变换。
子时是指内丹术大小周天功法中,可以开始起火的时机,又称冬至。所以用十二地支中的子时,因为子时是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唒、戌、亥)的开始.所以《类经图翼》上说:“子者阳生之初。”冬至也是指这个意思,如《通讳·孝经援神契》上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阳始至称为一阳生,或一阳来复,在《易经》卦象上则用复卦来表示。因为复卦上五爻是阴“—,而初爻(最下一爻)已成为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