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 jiǎo gǔ

八角鼓

  • 拼音:bā jiǎo gǔ
  • 注音:ㄅㄚ ㄐㄧㄠˇ ㄍㄨˇ
  • 繁体:

基本意思

八角鼓 八角鼓,古时满族人用于自娱的一种拍击膜鸣乐器,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又称单鼓。鼓体扁小,鼓面呈八角形,代表当时清朝的八旗。鼓框用八块乌木、紫檀木、红木、花梨木和骨片拼粘而成;一说是八旗首领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嵌拼而成。七面框边内各嵌两至三枚小铜钹,一面嵌钉柱缀鼓穗,寓意五谷丰登。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膜鸣乐器。鼓身木制,框浅,呈等边八角形,一边拴长穗,其余七边各嵌一对小铜钹。单面蒙蟒皮。演奏时左手执鼓,右手拍击或以指弹击鼓面,间或摇鼓发出小钹相击声。为北方曲艺“单弦”的主要伴奏乐器。

辞典解释

八角鼓bā jiǎo gǔㄅㄚ ㄐㄧㄠˇ ㄍㄨˇ

乐器名。为单面蒙皮的八角形小鼓。其中七边各开一长形孔,用铜轴串上两个小铜钹,另一边木框上系有两根长穗。演奏时,左手执鼓,鼓面竖立,右手敲击鼓面。早期用于满族八角鼓戏,现为单弦主要伴奏乐器。

单弦的别称。参见「单弦」条。

德语 achteckige Trommel

网络解释

八角鼓

八角鼓,古时满族人用于自娱的一种拍击膜鸣乐器,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又称单鼓。鼓体扁小,鼓面呈八角形,代表当时清朝的八旗。鼓框用八块乌木、紫檀木、红木、花梨木和骨片拼粘而成;一说是八旗首领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嵌拼而成。七面框边内各嵌两至三枚小铜钹,一面嵌钉柱缀鼓穗,寓意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