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佛
- 拼音:wǔ fāng fó
- 注音:ㄨˇ ㄈㄤ ㄈㄛˊ
- 繁体:
基本意思
五方佛 “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五方佛源于“本初佛(元始天尊)”,他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对“佛”的概念的抽象表述,即密宗金刚界密法“五佛转智说”。 金刚界曼陀罗,分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为部主。 毗卢遮那佛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东方阿閦佛象征“大圆镜智”,西方阿弥陀佛象征“妙观察智”,南方宝生佛象征“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征“成所作智”。 佛教典籍中认为五佛皆是毗卢遮那佛所化现。《如来渊源考》:“五方明王为五方五佛之化现;五方五佛名号不一,皆为同体,毗卢遮那佛所化现。”《弥陀疏钞》:“智觉云:‘总持教中,说三十七佛,皆毗卢遮那一佛所现。谓遮那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自当中央法界清净智。次从四智,流出四方四如来。其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则一佛而双二土也。” 在佛教密宗里,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正中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南方欢喜净土宝生佛、东方妙喜净土阿閦佛、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北方胜业净土不空成就佛。这五尊佛代表中、南、东、西、北正方。其中东、南、西、北四方的四佛又称"四方四佛"。
词语解释
辞典解释
五方佛wǔ fāng fóㄨˇ ㄈㄤ ㄈㄛˊ佛教寺院供奉的五尊佛。中央是毗卢遮那佛,象征理智不二;左边第一位为南方宝生佛,象征福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象征觉性;右边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象征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如来,象征事业。
也称为「五智如来」。
网络解释
五方佛
“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五方佛源于“本初佛(元始天尊)”,他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对“佛”的概念的抽象表述,即密宗金刚界密法“五佛转智说”。
金刚界曼陀罗,分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为部主。
毗卢遮那佛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东方阿閦佛象征“大圆镜智”,西方阿弥陀佛象征“妙观察智”,南方宝生佛象征“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征“成所作智”。
佛教典籍中认为五佛皆是毗卢遮那佛所化现。《如来渊源考》:“五方明王为五方五佛之化现;五方五佛名号不一,皆为同体,毗卢遮那佛所化现。”《弥陀疏钞》:“智觉云:‘总持教中,说三十七佛,皆毗卢遮那一佛所现。谓遮那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自当中央法界清净智。次从四智,流出四方四如来。其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则一佛而双二土也。”
在佛教密宗里,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正中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南方欢喜净土宝生佛、东方妙喜净土阿閦佛、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北方胜业净土不空成就佛。这五尊佛代表中、南、东、西、北正方。其中东、南、西、北四方的四佛又称"四方四佛"。
相关词语
- xiě zì lóu寫字樓
- wǔ qín xì五禽戲
- yī wā shēng一哇聲
- huáng hūn tāng黃昏湯
- jì chéng rén繼承人
- ài hún xiàn璦琿縣
- ā guì guì阿癐癐
- bǎi jiā yǔ百家語
- dīng dāng dīng叮噹叮
- zhǐ hú tou紙糊頭
- yún shuǐ zhāi雲水齋
- ài rénr (變)ài rér愛人兒
- fēi niǎo tú飛鳥圖
- wú yán qià無顔帢
- méi kǔnr (變)méi kuěr沒捆兒
- zá yuànr (變)zá yuàr雜院兒
- fèng huáng qín鳳凰琴
- tǎo gēng fàn討羹飯
- qiāo jué jūn鍬钁軍
- bú shì chù不是處
- bái luó bo白蘿蔔
- lǎo jī tóu老雞頭
- qīng yì bào清議報
- bù dòng chǎn不動產
- xiāo yáo zǐ逍遙子
- wǔ kù yǒng五褲詠
- xī liáng lè西涼樂
- lǎo yǎo chóng老咬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