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拼音:zhōng yōng
- 注音:ㄓㄨㄥ ㄩㄥ
- 繁体:
基本意思
中庸 (汉语词语)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中庸 zhōngyōng
(1)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论语·雍也》
(2)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见“四书”
(3) [mediare]∶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汉· 贾谊《过秦论》
辞典解释
中庸zhōng yōng ㄓㄨㄥ ㄩㄥ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
《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礼记篇名。相传为子思所作,阐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流行语。中间很臃肿。
如:「人到中年,身材也中庸起来。」
英语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ne of the Four Books 四書|四书[Si4 shu1], golden mean (Confucianism), (literary) (of person) mediocre, ordinary
德语 Mäßigung (S), moderat (Adj)
法语 Zhong Yong
网络解释
中庸 (汉语词语)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