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chéng tóng

丘成桐

  • 拼音:qiū chéng tóng
  • 注音:ㄑㄧㄡ ㄔㄥˊ ㄊㄨㄙˊ
  • 繁体:

基本意思

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原籍广东省蕉岭县,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美籍华人,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William Casper Graustein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1971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师从陈省身);1974-1987年任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教授;1987年起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199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成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2003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2013年起任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 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等,是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丘成桐囊括了维布伦几何奖(1981)、菲尔兹奖(1982)、麦克阿瑟奖(1985)、克拉福德奖(1994)、美国国家科学奖(1997)、沃尔夫数学奖(2010)、马塞尔·格罗斯曼奖(2018)等奖项。特别是在1982年度荣获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949- )数学家。生于广东汕头。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终身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1976年解决微分几何中的“卡拉比猜想”。1978-1979年,与舍恩一起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中的正质量猜想。在拓扑学等方面也有创见。1982年获菲尔兹奖,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个华人。

网络解释

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原籍广东省蕉岭县,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美籍华人,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William Casper Graustein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1971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师从陈省身);1974-1987年任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教授;1987年起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199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成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2003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2013年起任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
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等,是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丘成桐囊括了维布伦几何奖(1981)、菲尔兹奖(1982)、麦克阿瑟奖(1985)、克拉福德奖(1994)、美国国家科学奖(1997)、沃尔夫数学奖(2010)、马塞尔·格罗斯曼奖(2018)等奖项。特别是在1982年度荣获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